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的郭丽娟医生告诉《看呼吸》记者:“目前大概有七八成的慢阻肺病患者来咨询移植时已处于疾病极晚期,肺功能及其他脏器功能受损严重,大大增加肺移植手术难度,合并肺移植手术禁忌,甚至一些患者病情危重导致在等待肺源过程中去世”。
陆老伯是一名慢阻肺病人,他长期吸烟,反复咳嗽、咳痰,药物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甚至开始出现胸闷气促的情况。医院检查显示,他的通气功能严重阻塞性减退,还存在双肺气肿。经与医生充分沟通与术前评估,陆老伯决定尝试一种最新的临床治疗技术——经支气管热蒸汽消融治疗术(简称BTVA)。手术中。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全球第三大致死性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我国,每2.5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慢阻肺。既往慢阻肺治疗手段有限,即使经过规范的药物控制,仍有许多患者疾病持续进展,导致肺功能下降,反复地气促、呼吸困难,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湖南日报9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记者今天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9月20日,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潘频华教授团队完成华中地区首例RheOxTM支气管流变成形术,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带来福音。
红网时刻新闻8月6日讯(通讯员 杨琳 戴蓓 易曼)近日,在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实施首例经支气管热蒸汽消融术以治疗慢阻肺,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活动后气促感觉比入院前得到改善。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近日消息,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一个外科团队完成了首例全程机器人辅助双肺移植手术。这一成功标志着机器人手术和微创患者护理方面取得很大进展。这次移植手术于上个月进行。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1日讯六旬男子受慢阻肺折磨达10年,其间经历大小5次手术,但双肺终因被长期“蚕食”已经变得千疮百孔。3月中旬,终于等来供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主任廖永德教授、江科教授团队,携手10余个学科,成功为男子换上“新肺”,重获新生。
大众网记者 张迪 菏泽报道“太谢谢您了医生,现在感觉轻快多了,我今天在楼道里走了两圈,肺也没有什么不适感。”近日,在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菏泽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患者曹先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5年前病重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只能靠肺移植活下去了,没想到医生用微创手术就救了我的命。现在能一口气爬上4楼,老家的医生对我说这是个奇迹!”近日,接受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肺减容术后5年的我70岁林大爷(化名),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医生随访时,发自肺腑地表达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