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描述被过度简单化了。”没有太多寒暄与客套,甫一落座,王坚便直入主题。以2022年末ChatGPT的横空出世为肇始,狂飙突进中的人工智能技术一再颠覆人类的认知。今时今日,几乎不会再有人怀疑又一场科技革命正山雨欲来。面对历史性的机遇,我们该怎样做?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人工智能有一个非常长的过去,但是有一个非常短的历史。”7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GPT的潜力,到今天还是没有被完整探索出来。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人工智能已是一个非常革命性的发明。
北京商报讯(记者 魏蔚)9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分享了自己对AI、AI+和AI基础设施的思考。他提出,AI+不是AI和产业的简单结合,而是数据、模型和算力的组合。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徐雪纯 黄慧仙 马佳妮 蒋超 戴利强1956年夏天,一群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在达特茅斯一栋大楼的顶层,展开了两个月左右的头脑风暴,人工智能也由此诞生。几十年后的1983年,其中的一位科学家来到当时的杭州大学访问和讲学,台下一张年轻的面孔听得尤为专注。
“人工智能时代,算力的成本直接决定创新成本。”“杭州的新型算力中心可以支持高达万亿参数的基础模型。”9月26日,在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的配套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发表上述观点。
本报记者 李玉洋 乌镇报道“未来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会从过去的电力转到算力。”11月21日,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现场,《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表示,若是要用一个技术指标来衡量新质生产力,算力这个东西绕不过去。
界面新闻记者 | 肖芳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与傅盛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亚马逊前首席科学家安德雷斯·韦思岸的三人对谈中,谈及了AI商业机会、AI能耗等话题。
2024年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全体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本次大会上发言时表示,如今出现在大众面前的人工智能,与过去数十年的人工智能是不一样的,未来的十年将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十年。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婧宜省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正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李心怡 摄盘点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人工智能一定是其中之一。过去几年,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
在9月5日举行的2024外滩大会开幕式上,24岁的独臂男孩周键借智能仿生手演奏钢琴,在舞台上定格了温暖一幕。“人工智能虽然有很长的过去,却只有很短的历史。”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开幕式上分享了他对AI+、AI基础设施的思考。
2月19日下午,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的“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专委会首席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表示,在开放科学领域,互联网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认为AI4S将帮助更多人加入创新阵列。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李文瑶】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演讲中谈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时表示,GPT的潜力还没有被完整地探索。在他看来,GPT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的新阶段,其潜力尚未完全挖掘。
中新网杭州12月6日电 (王潇婧)“未来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密度、科研的强度和创新的加速度。”无党派人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表示,当人们看AI、AI+以及AI基础设施时,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不但技术在革命,机制在革命,基础设施也在革命。
11月22日,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民营企业中唯一的院士。这被视为对科技创新的民营力量最大的肯定,意味着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启动了“民企引擎”。“程序猿”、“攻城狮”以后是否会春光灿?
王坚,一个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的名字,一个镌刻在中国云计算发展史上的名字。他率领团队开启了中国云时代,又将中国云计算技术推向高峰,研发出的城市大脑等科技产品更是作为中国方案输出到海外….很多人说王坚博士身上拥有宝贵的科研精神,堪称现代科学家,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