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袁爷爷诞辰94周年,风吹稻田,我们又想念您了!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是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举办的峰会,本次峰会主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李艳萍是中方农业技术团队的一员。16年来,她每年至少有11个月的时间在非洲,把杂交水稻的“中国经验”带到非洲大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副主任 李艳萍:我可以说,马达加斯加其实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一碗大米,来自马达加斯加种植杂交水稻的农民,就放在袁隆平院士的墓前。2008年,中方农业技术团队带着杂交水稻种子,踏入非洲最大的海岛国家马达加斯加。看到瘦骨嶙峋的孩子,他们下决心“用杂交水稻帮孩子们解决温饱”。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4日讯(驻京记者柯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用‘一粒种子’从根本上改善了非洲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助力解决非洲粮食问题。”9月4日下午,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举办的吹风会上,湖南省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戴志光这样说。
日前,一段“袁隆平墓前 有一碗来自非洲农民的大米”视频 吸引了许多网友关注 这碗大米见证了中非友谊 2008年,中方农业技术团队 带着杂交水稻种子踏入马达加斯加 他们决心“用杂交水稻 帮非洲孩子们解决温饱”问题 在袁隆平院士指导下 团队成功培育出 3种适合当地的高产杂交水稻种子
原标题:袁隆平墓前,摆放着产自非洲的杂交水稻!近日,湖南长沙。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农业部原秘书长拉库托松·菲利贝尔来到袁隆平墓前缅怀。这一次,他还带来一份礼物——产自非洲的杂交水稻米。“如果没有袁隆平老师,马达加斯加就没有杂交水稻。
“大地大地/有你高高的丰碑/虽然再也见不到你/端起碗就想起了你/……”3月31日,时值清明前夕,无限追忆浸漫长沙唐人万寿园。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张泽艳在袁隆平院士墓前献唱《端起碗,就想起了你》,歌声在陵园上方悠扬飘荡。
5月22日,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3周年纪念日。这天,天下起蒙蒙小雨,来自五湖四海的民众自发手持鲜花来到袁隆平纪念墓园缅怀。蝴蝶和鲜花围绕在袁老墓前早上八点多,袁隆平院士的夫人邓则在亲友的搀扶下,来到墓园祭扫追思。
“亲爱的袁隆平老师我们来迟了”6月28日湖南长沙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原秘书长拉库托松·菲利贝尔(RAKOTOSON Philibert)站在袁隆平院士墓前久久凝视着墓碑他捧起一碗杂交水稻稻米献给袁隆平院士“如果没有袁隆平老师马达加斯加就没有杂交水稻”袁隆平在实验田观察水稻长势(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