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3月25日消息,1月17日,向国家卫健委提出可作为专家组成员到武汉;1月18日,接紧急通知前往武汉,明确提出“人传人”;1月22日,连夜向相关部门建议“武汉封城”;2月1日,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到现在依然留在武汉,她说:“武汉还需要我,那我就
象征着国内科学研究者最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刚刚落下帷幕,在全国精挑细选出的13名候选人当中,有一位显得尤为瞩目,不仅因为她是唯一一名“为专家提名”的女性院士,和在中国医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而是因为每每在国家爆发疫情之际,都有她身先士卒的背影,她便是李兰娟。
“新冠肺炎作为一个新发的传染病,是历史上空前严重造成人员死亡的大流行传染病,目前中国是控制下来了,但是国际上一些国家还在蔓延,我们还不能放松警惕”,在25日举行的第二届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大会暨第七届中国医疗品牌建设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给出了最新判断的同时,也回顾了自己的“抗疫”经历。
从传染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来说,传染病流行起始阶段致病率往往很强,大家对病毒也易感,也容易导致重症感染的发生,新冠疫情初期,严格筛查,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每一名患者,使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人民健康。
“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2020年2月1日,已年届七旬、作为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人工肝开拓者李兰娟院士不顾自身安危,主动请缨,在国家最需要她的时候,在人民最需要她的时候,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团队奔赴防疫第一线,深入临床一线连续作战60天。
李兰娟坦言,“去武汉时我是有思想准备的——可能被感染,带了些抗病毒的药,万一感染就尽早治疗。但作为传染病科的医生,为了救治病人,我们总是要冒这个风险。好在最后我们胜利了,浙江做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这让我很开心,也很激动。”
3月31日上午9点,浙江省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踏上返程之路。当73岁的李兰娟院士走进武汉天河机场候机大厅时,在场的人群都向她高喊“女神”。“两个月来,我们与新冠病毒的斗争惊心动魄,这场伟大斗争已经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日前,《新华日报·科技周刊》记者连线武汉前方,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请她解读了当前疫情防控中的焦点问题,为我们如何开展下一阶段的防控工作建言献策。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