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掌上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晚报这两天,在米东区卡子湾街道卡子湾社区,94岁的田秀英和83岁的贾秀英自发干了同一件事——为社区的“大白”们绣鞋垫。 8月18日一早,中国移动乌鲁木齐市分公司驻卡子湾社区工作队队员孙宁收到了田秀英老人绣的3双鞋垫。
1月18日(农历腊月初八),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在淄博市高青县黄河楼广场举办。来自淄博各区县的非遗产品、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亮相黄河楼广场集市,引人驻足。“龙年大吉”“一帆风顺”,一双双出自淄博市高新区割绒纳绣手工鞋垫非遗工坊的作品成为集市上的亮点。
七彩花线细又长,纳双鞋垫送亲人,物轻人重奴情深,伴君稳步走四方...11月19日下午,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朝忠、鲁敏,丹麻镇党委副书记王世发、副镇长任珊珊、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安生海的陪同下,丹麻镇东家村妇女代表到互助县公安局为坚守在“疫”线的民辅警送上了她们亲手制作的160双鞋垫、50个香包。
周梅芬母亲的箱子里有六双绣花鞋垫,因时间太久,早已变色发黄,但用五彩的丝线绣上去的粉色的牡丹花、翠绿的弯曲的茎、嫩绿的叶都十分鲜艳,从未褪色。那每一针每一线都仿佛被精心打磨,与其说是绣花鞋垫,不如说是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是的,那时候日子真的很苦:婚礼也很朴素,所谓的订婚彩礼从一百元到三四百元,还不如现在一顿饭钱,只是照一张彩色订婚照,小两口的赠送的礼物多是手帕茶缸之类,更没有房子车子的加持——印象中多数农村家庭都有兄弟姐妹五六个,二百多平米的院子里就三间正房和两间偏房,都是土墙瓦房或半瓦房,男孩子结婚后两到三年才分家,向生产队申请一处宅基地,众亲友帮衬着再盖上几间简陋的房子——两口子白手起家,待生活稍有起色,还要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上学、成家。
婆婆的手工做得非常好,自己纳鞋垫,自己绣花,自己做样子,自己绣的鞋垫有小动物图案,各种花图案,一个字不识的她还可以绣出许多比如“爱情、健康平安”等字样的鞋垫出来,都是自己随心所欲用剪纸先剪出式样再用丝线一针针绣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