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 查干湖鱼群种类丰富,68种鱼浑身上下都是宝。不仅能打造“全鱼宴”,还能成为艺术创作的原材料。鱼拓画、鱼皮画等都是鱼为原料的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鱼拓画起源于宋代,是渔文化的延伸。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一凡 通讯员 孙梦婷“哇,千岛湖湖面上这条大鱼太壮观了吧!”这两天,经过杭州千岛湖威坪水域的人,发现湖面上多了一道亮丽的景观。千岛湖不缺鱼,怎么湖面上会有条“大鱼”?这背后又有啥秘密?11月3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联系上了千岛湖。
今天一早一条千岛湖胖头鱼的照片,不到一个小时,就在朋友圈里圈了近百个点赞。安安说这张照片是昨天上午10点半左右在淳安姜家镇水域拍的,“我昨天休息,在家里又没事干,听说有拉网的,我就想去拍拍看,带上相机就出发了。
最近几天,一年一度的查干湖冬捕正在火热得进行当中,借助高头大马拉动的绞盘,牵引着长2000米的渔网在冰下窜动,随着渔网的出水,几万斤,乃至几十万斤的鱼就这么从冰下被拉到了冰上,借助当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低温,被拉出水的鱼很快就会被冻住保鲜,然后再分别运往各地进行销售。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探秘⑯】光明日报记者任爽光明日报见习记者李层“地鲜莫过于笋,河鲜莫过于鱼。”胖头鱼是家常菜的主角,而产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查干湖胖头鱼却“火”出了圈。查干湖胖头鱼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肖鹏摄/光明图片这“火”可谓穿越千年。
背部呈青黑色,身体侧面有黑色或黄色斑点,花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最适宜生长水温25~30摄氏度,靠腮的特殊结构滤取水中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和部分硅藻、蓝藻等浮游植物,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环境,未成熟个体在沿江湖泊和附属水体中生长。
人类对美食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营养丰富,还对食物的口感要求非常高,这种苛刻的要求让我们开发出了各种菜式,甚至不同的食物部位对应的吃法也不同,比如:同样一只鸭,我们会用鸭架煲汤,鸭脖、鸭爪做成卤味,鸭肉反倒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