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我们可能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但一定是披荆斩棘的女战士。每个内心明亮的妈妈,都曾有过一段至暗时光。而90%的妈妈的至暗时光,都是孩子生病的时候。我们甚至都曾为了这件事彻夜难眠过。前几天,跟闺蜜聊天,通过这次聊天我才知道:如今内心温暖明亮的她,也曾有段日子过得十分煎熬。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可能因为妈妈总是在孩子的身后。饿了哭了找妈妈,哄睡陪玩是妈妈,辅导作业是妈妈,「妈妈」这个身份也变成了一个筐,孩子的问题都可以往里装:磕了碰了、感冒发烧了、发脾气闹情绪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孩子妈干啥去了?
一早,看到两位网友关于我昨天的文章《家庭贫穷的本质——内耗》的评论,:“我80多岁的父母很好,怎么我也把女儿养成了你女儿那样?”“抑郁更多是自身特质原因”。作为一个心理疾病孩子的家长,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我试着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不一定正确,只代表当下的认知水平。
孩子得病以后,很多家庭几乎都会出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不愉快交流:因吃药或看病的看法不一致而争执、埋怨,或是自我检讨没照顾好孩子。孩子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在互相埋怨或自我检讨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无意中给孩子灌输一种憎恨疾病的思想,认为感冒不应该得,得了感冒就是倒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