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是记载家庭人物和事迹的纪实性资料。最近,镇江市民赵九寿老人自费刊印了一本《家史回忆录》,记录了他和爱人为儿女艰苦奋斗的一生,反映家庭发展、变迁,也记录了一家人之间和睦相处,姐弟手足相亲相爱的亲情。这本《家史回忆录》,也是一本家庭纪念册。
明天就是5月1日小长假了,4月30日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商量去哪里玩几天,爸爸妈妈说去旅游景点,我说去儿童乐园玩,这时旁边的爷爷说话了,这个假日我要带你们回老家,看看生我养我的地方,顺便让你们了解一下老家的风土人情及咱们的家史。
神木,陕西最北边的一个小县城,但因煤致富、全民免费医疗又闻名于全国。他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南部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北部沙丘绵延,川道开阔,又是陕西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县。听姐爷(又称“外公”)说,县城又叫麟州城,只因杨家将在这里建城打过仗,至于在后来,就不得而知了。
我家原籍河南开封,宋室南渡时,才随当时的所谓“义民”南迁至临安(今杭州)落籍。经南宋、元、明、清四朝,至清朝末期,已成为相当富裕的中层地主阶级。从祖传的“堂名”(八咏堂)、我父亲的名字(雅言)、以及亲戚关系来看,大致是中层官吏兼地主的所谓“书香门第”。
日记本扉页写着繁体结实而飘逸的字体蒋軍——二叔,一下激发我往后翻的兴趣,内容很丰富,有日记有歌词有笔记,其中有一篇日记让小伙特别难忘,标题《打老鼠》占了整整一行,再往下看,一个和我一样活泼,什么事情都可以玩一天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我甚至把我想象成二叔,想象是我在八峰学校和同学打老鼠是怎样忙碌开心的体验。
白营村自明万历年由先祖白廷玉迁居于此,尔来己有400多年,这400多年经历了三朝更迭,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乱时期,白营村一定发生过许多平淡或者激动人心的故事,然而这些故事苦于无人记载而湮没于历史长河,至今无人知晓。
——谨以此文缅怀我的父亲董永平。编前语:13年前的今天,父亲永远离开了我。如今,父亲离开我已经11年了,清贫如洗的我与文字书籍为伴,心依然在漂泊,无缘光宗耀祖,也无力振兴整个家族,唯有听从内心召唤,心怀坦荡地做个不可复制的人,无愧于祖辈,无愧于社会。
我的奶奶名字叫李金妞是西滑县人,嫁给了本村一户农家,一家人厚道老实,虽然日子苦点但也和睦,丈夫后来被抓走当壮丁后就没再回来,她公婆也相继下世,日子实在难以下去,就想去投奔一个远方的亲戚,我奶奶对领她进家的妇女说,哪个好心的妇女生了堆火,让我奶奶把衣服脱下换上干的,又给我奶奶做了点
本文是回忆我家六十年前的旧貌,也是对“家史”的回顾,也是对后人的鞭策,百年之后就成历史了,在条件允许后,后人的后人有心人把它汇总后,或以“小人书”的形式传承下去,也是一种对家庭史的纪念,原来家史是这么回事,原来几十年前,百年前那么穷,那么难,激发后人更加珍惜现在,爱党、爱国、爱我家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