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的6月17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了两位“治沙专家”,分享治沙经历,探讨治沙难题。01库布其“沙漠变绿洲”:秘诀在于科技和模式创新——专访亿利库布其治沙科技负责人王文彪张冰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阳12月11日,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近日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表彰全国防沙治沙英雄群体、先进集体、标兵及先进个人。我省1个集体、2名个人榜上有名。
从郑州的桃花峪向下100多公里,就来到了九曲黄河最后一个较大的拐弯处——河南兰考的东坝头。这里因地势险要,素有“豆腐腰”之称。由于历史上黄河在这里多次决口、泛滥,给兰考县带来严重的风沙灾害。1962年冬天,焦裕禄来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群众开始了与风沙的搏斗。
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挺立着三棵非同寻常的树。一棵小叶杨、一棵落叶松、一棵泡桐,树种平平无奇,在当地却有着家喻户晓的称呼:“荣怀杨”“功勋树”“焦桐”。几十载春秋,它们守望着美丽家园,守望着栽种它们的一方百姓,也守望着右玉精神、塞罕坝精神、焦裕禄精神的赓续延绵。
本报讯(记者 逯彦萃)11月20日,记者从濮阳市林业局获悉,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日前授予94个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称号,濮阳市林业局榜上有名,这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5年来,全省林业系统全面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坚决扛稳黄河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坚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统筹林草湿沙,齐抓建管治效,持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贡献林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