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乙己》是鲁迅的一篇经典小说,通过孔乙己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下知识分子的命运。而今天,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竞争的加剧,许多大学生发现自己的学历并不能保障他们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形成了“孔乙己文学”这一现象。
寒窗苦读十几年,却成了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学历让我走出了浪浪山,在过去昵,他是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穿短衫的则是指普通劳动百姓,而穿长衫则指的是读书人,或者是有钱有身份和地位的人,而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还穿长衫的人。
一个人的悲凉,是一群人的狂欢……《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1919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篇短篇小说。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被人嘲讽、唾弃的对象——孔乙己。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孔乙己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代表了那个时代,读书人的际遇。孔乙己是何许人也?
鲁迅,中国新文学的领军人物,不朽的伟大作家我们大家念书的那会,肯定都读过鲁迅先生的名作《孔乙己》,这篇小说很短,只有不到3000个字,但是没有人会否认《孔乙己》是一篇巨作,因为它描绘了晚清时期一整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孔乙己的处境代表着转型时期中国旧知识分子的命运。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近日,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他们说: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说的是念了大学,却找不到心仪工作的困顿和苦闷。年轻人为何与孔乙己共情?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他们简单的理解为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一时困难不等于一生失败,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才能得以体现,希望大学生们不要学习孔乙己,放下大学生这个架子,多参与劳动,比如工地搬砖、当服务员,通过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最近,这样一段文字登上热搜。在鲁迅笔下,孔乙己因为囊中羞涩买不起酒肴、心高气傲脱不下长衫,成了一个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为何一个世纪后,这则故事仍能引起上万网友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