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的翘楚人物,其实他们都是一位日本飞行教练的得意门生,这位日本人曾经参加过侵华战争,但后来又投靠了八路军,并且在二战结尾时劝降了很多日本军官,他又为后期中国新政府创办空军力量添砖加瓦。
1911年9月2日,林弥一郎生于日本大阪郊外的农民家庭,兄妹7人,4个兄弟应征入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驻守沈阳的林弥一郎等人不愿意向苏联红军和中国军队投降,9月9日林弥一郎带领飞行大队300余人,遗弃机场和40多架飞机,向辽宁南部山区逃跑,9月29日逃到凤凰城附近的山区。
导读:长春籍访日学者李素桢博士是“常回家看看”的海外学者。如今,她在日本的大学一边执教一边从事日中口述历史的访谈与研究工作,任日中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长春籍访日学者李素桢博士是“常回家看看”的海外学者。
天择杂谈由天择创办,欢迎关注。1999年8月14日的日本大阪市颇为炎热,位于日本大阪府大阪市港区三先2丁目13-26的大阪医院象往常一样显得非常忙碌。上午11时左右,一间病房里的一台动态心电图的波浪式曲线变成了一条直线,一阵啼哭声从病房里传来,一位日本老人永远地闭上的眼睛。
随着一声陨落声,美军王牌飞行员乔治·安德鲁·戴维斯被中国飞行员击落了。消息传回美国后迅速引起一场舆论风波,中国方面庆幸的是张积慧和战友联合摧毁“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美国方面则是重新认识了中国空军。
据日方二战档案记载,一位名叫大川的日本飞行员,驾驶一架日本轰炸机轰炸中国时,被中国的一名飞行打得毫无无还手之。还好,当时中国的飞机只有枪,没有炮,大川没有被打下来,但是打的全是窟窿。当大川驾机逃到台湾时,它已经不行了,一头戳进沙滩上,驾驶员当场毙命。
1949年初冬的一天,在刚刚成立的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内,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为两个月前从广州起义而来的数十名原国民党空军及地勤人员设宴饯行,宴席结束后,他们将奔赴新中国成立的七所航空学校去为新中国培养更多的飞行员。在这些人当中,原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第一处空军副处长陆光球无疑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飞行员。
本文摘自《人民政协报》2010年8月5日第5版,作者:李清扬 贾晓明,方子翼将军作为我军最初的飞行员之一,从随同陈云同志去新疆参加“红色航空队”的时刻起,经历了多次飞机转场飞行,而其中,最让他难忘的是我空军成立伊始时期的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