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大家少不了跟亲朋好友各种聚餐,对于有胃病的人群,在胡吃海喝之后胃病也就又复发了。此时,胃药就成了这些人的救星。在服用胃药的同时,如果不注意这4类行为,胃药不仅不能发挥药效,还可能出现其他不适症状。1.
但当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出现问题时,比如:防止胃酸反流的“自动门”松了,也就是医生们口中的食管下括约肌,或者食管体部运动出现异常,本该“顺势而下”的胃酸,居然“激流勇进”、“逆流而上”、“放飞自我”,反流的胃酸可没有方向,不仅会逆流到食管,还可能到达咽喉、鼻腔、气管等部位,这是就造成了胃食管反流。
生病去门诊看病或住院时经常会听医生讲某药需空腹服用某药需饭后服用又或者某药需与另一种药间隔2个小时服用。吃药真的这么讲究么?答案是肯定的。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代谢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服药时机(如饭前或饭后服用,服用禁忌等)是保证药物起到最佳治疗效果的第一步。
生理性的胃食管反流不会引起症状,当胃食管反流引起症状或肉眼可见的食管损伤时,就形成了疾病。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从6. 0%升高至10. 6%,食管动力障碍、廓清能力低的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危人群。
不同种类的胃药作用机制不同,适应人群也不同,应当如何选择、正确使用呢?胃药有五种 作用不相同。抗酸药物一般应在餐前半小时或胃痛发作时服用,但一些复方制剂如胃舒平、盖胃平、胃必治、胃得乐等主张在饭后1~2小时后服用,理由是当胃内容物在胃内消化后接近排空时,即进餐后1~2小时,服用疗效最佳,可维持缓冲作用达3~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