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工匠精神”最开始被国内熟知应该是在上世纪8、90年代左右。那时,日本的一些产品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而其优良的品质和服务让这些品牌风靡全国。因此,当时很多人就觉得日本企业对品质的精细把控、工艺的极致追求等,都是因为日本人具有“工匠精神”。
作为70、80、90后在成长中或多或少都会被有意无意的灌输着一些刻板观念,有些是公知有意为之,有些是以特例代表普遍,更有甚者只是臆想然后描述给你,就像《中国合伙人》里的“跟你大赞美国的英语老师,绝大部分一辈子都没到过美国”。
别再鼓吹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了,说白了就是磨洋工。工匠精神,日本家族企业的长寿基因。再比如日本某个号称百年锻造日本锄刀的老店已经做到了第四代,其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个父传子的家庭式作坊,但是就这也拍成了纪录片,我说那我瞅瞅多高深的手艺,结果看着就跟传统的打铁一样,看着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人家一把刀愣是要一家几口人轮流干好几天才能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