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网络热传的视频里,浙江义乌的一位老板娘孙丽娟正用阿拉伯语熟练地介绍自家商品。 “很多客户都问我,在哪里报班学了这么多外语,没想到你阿拉伯语说得这么标准。”其实,这段视频是由AI生成。 孙丽娟在义乌市场做了十多年玩具生意,面对AI浪潮,她张开怀抱。
极目新闻记者 詹钘面对手机镜头,傅江燕双手举起自家生产的袜子,用英文来了个新品介绍。其身后,是她在义乌商贸城所拥有的一个9.5平方米的门店。门店内,数百双袜子挂满墙面。在傅江燕的工厂里,生产的袜子产品达到上千种,十余年来,这些袜子被她销售到世界各地。
行走在义乌小商品城,很容易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打上照面。黎巴嫩采购商哈桑是“新人”,今年第一次来义乌,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正在选购儿子发来的物品清单:乒乓球拍、被套、家具,等等。而来自委内瑞拉的采购商罗纳德则是义乌的常客,他在广州有一家贸易公司,一年来这里3次。
“你也是来拍‘擦鞋阿姨’的吗?”出租车司机赵师傅瞥了眼记者手里的摄影器材,又指了指此行的目的地——义乌国际商贸城。赵师傅口中的“擦鞋阿姨”,名叫胡根兰,今年53岁,到金华十多年了,一直从事擦鞋的工作。前不久,胡根兰因自学多国语言和外国人从容对话而意外走红。
“你好”“Bonjour”“Hola”……网上热传的一段视频里,浙江义乌的老板娘张吉英无缝切换各国语言,如数家珍介绍自家商品。在义乌市场做了20年雨伞生意,张吉英从没想过,自己可以流利“说”出那么多种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