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多年,北京古观象台展览首次上新:“遂古之初——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萌芽”正在展出中,带领观众开启一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溯源之旅。以此为起点,北京古观象台将对现有室内展览进行全面升级。“‘遂古之初’取自屈原的《天问》,我们希望借用诗句的意象,从天文学出发,探究古代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头顶的星空既美丽又神秘。人类从诞生起,就对它充满好奇,产生种种遐想,并用有限的想象力编织出许多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如果说这些古代神话满足了人类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古代天文学的萌生,则是人类有意识地观察自然、观测宇宙,以满足生产生活之需的结果。
《星汉灿烂:中国天文五千年》李亮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生活在现代的中国人,当然要对自己的国家有所了解。要了解中国,可以有多种不同视角,从历史文化角度来认识中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中国拥有五千多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史,还有着四千年传承不绝的文献史,这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新网上海4月5日电 (张践 李秋莹)历经两年的大规模修缮,焕然一新的上海天文博物馆开始面向社会试开放。4月4日,记者在上海天文博物馆采访时了解到,上海天文博物馆是由松江区西佘山之巅拥有百年历史的佘山天文台园区改建而成。
□本报记者 王延辉 祁道鹏 康亚飞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立春。“东风解冻意,草木感春声。”立春,春之始也。当天,郑州登封,天空蔚蓝,阳光明媚,温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春的气息。在登封市东南15公里的告成镇有一处古建筑群——观星台景区,这方古朴清幽之所藏着古人探索时间的奥秘。
20世纪早期拍摄的佘山天文台。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除署名外)上海追逐月亮的脚步,可以追溯到1901年。当年,刚建成的佘山天文台拍摄到了首张月球照片。120多年后,人类已经可以在月球表面拍摄到更为清晰的近照。追逐月亮的脚步,百年来从未停止。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张雨晴):“石表寓精心,氤氲南北变寒暑。星台留古制,会合阴阳交雨风。” 2月21日下午,在位于郑州登封的观星台景区,“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成员见到了这样一副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