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五个认同”。
来源|通辽市融媒体中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出版发行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按照国家民委、教育部相关工作要求,统筹谋划,科学推进,通过开展集体教研、开发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外延等方式,确保《概论》教材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的全面推广使用。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邓思彤 辛志强)9月8日下午,中南民族大学I(以下简称“中南民大”)南湖园中人声鼎沸。“共育一棵石榴树 共听一堂思政课”活动正在南湖园的石榴园中举行,来自五湖四海的180余名新生齐聚于此,同上“‘铸牢’教育第一课”。
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拓展和沿海发达地区教育合作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全面推动鄂尔多斯市“行走的思政课”建设工作迈向新台阶,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1月12日,鄂尔多斯市“行走的思政课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行”在南京拉开帷幕。
红网时刻新闻9月1日讯(通讯员 张宣平)9月1日,大祥区各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各学校通过思政课、主题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课堂,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深度融合,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6月24日,由人民网发起,人民网新疆频道、乌鲁木齐高新区共同组织开展的“行走的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英雄模范新疆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走进中国西极第一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斯姆哈纳村。
6月24日,由人民网发起,人民网新疆频道、乌鲁木齐高新区组织开展的“行走的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英雄模范新疆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走进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来自全国的英模代表共聚一堂,同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共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为给新生系好大学“第一粒扣子”,高校应以入学教育为契机,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思政课,促进各民族学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娟 杨江浩 记者 阳锡叶)3月1日10时,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黄维民走进园林21102班教室,为学生讲授教学专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与思想基础》。
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专门研究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对引导新疆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讯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新学期孕育着新希望,新学期承载着新梦想。有理想才能有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孩子们要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伟大志向,始终红心向阳、慧心向智、爱心向善,做新时代的“红孩子”。
近日,由贵州民族大学主办、音乐舞蹈学院承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贵州民族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艺术思政课”接连两天在大学城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大礼堂开演,借助舞台表演的形式,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融于艺术,为2023级新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展演。
红网时刻新闻9月8日讯 2023年9月4日——9月8日,桥江镇中心小学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思政教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入学习和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为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广泛深入的开展,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性和统一性,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9月2日,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各中小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思政课,上好“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