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荆州社会正文 来源: 荆州电视台 时间:2020-07-01 08:18。6月30日上午,沙市区胜利街道老物件集中捐赠仪式暨老物件征集工作推进会举行,社区居民踊跃响应,积极捐献自己收藏的老物件。
来源:经济日报 出三峡,穿过夹江对峙的虎牙山、荆门山河谷,直奔“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的江汉平原——长江流经荆州时,爱极了这里的富饶灵秀,盘旋环复,久久不愿离去,留下“九曲回肠”的美丽注脚,再滚滚向东。城依江而生,江绕城而流,这是人与自然共生的景象,也是我眷恋的家乡。
湖北省曾经有一座位于江汉平原长江湖北段中心区位位置上的城市,它的名称叫沙市。沙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在春秋战国时,沙市名为“江津”,是楚国大江津渡,官船码头和贡赋中转港口。秦汉时,沙市称为“津乡”,是水陆交通的交汇之地。
荆州新闻网(特约记者 施良茂 姜家珍 赵楚辉)春寒料峭,2月24日上午,特约记者采访了原沙市床单总厂老党员、老模范、床单国家银质奖受奖代表胡昌英。她精神很好,思维敏捷,一点也不像89岁的高龄老人。我们向她采访了原床单总厂“鸳鸯牌”床单荣获全国质量银质奖的过程。
视频:江畔小画师 写生定格沙市码头旧时光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彭军)近日,每到周末,沙市码头文创园里便多了一道稚嫩却专注的身影。荆州市沙市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郑秦一,在爸爸的陪同下,雷打不动地前来写生,成了园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荆州80年代时的红门路北段的样子80年代中期时的白云路桥,始建于1984年,历时1年完工80年代末时沙市的生产资料服务公司,老天宝银楼80年代时的胜利街老建筑70年代荆州农业学校的校门,创办于1952年,70年代左右时停办了2年,在1972年又重新招生70年代时拍摄的农业学校教学
视频:姚文龙:逐梦荆州 在产业攀高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荆州新闻网消息: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市实施“千人招硕引博”计划,以超常规举措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荆州成就人才、人才成就荆州”的良好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江汉风报道:近日,荆州市沙市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郑秦一在爸爸的陪同下,利用双休日坚持到沙市码头文创园写生,他对码头那些原沙市知名老企业遗留下的“大铁罐”和老房子情有独钟,并用黑白的绘画形式来表现,利用大面积的黑衬托建筑物的白,用密集的细线描绘物体表面肌理的砖纹、木纹等来形成“灰色面
(原沙市制药厂旧址)荆州新闻网(特约记者张泉定 山玉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沙市许多产品的黄金岁月,不仅沙市床单厂的鸳鸯牌床单和沙市热水瓶厂的荆江牌热水瓶获得了国家质量银质奖(同类产品的最高奖),沙市机床一厂的摇臂钻床获得国家金质奖,而且,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沙市制药厂生产的肾
荆州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华鲁恒升荆州基地项目现场(支点财经记者 王丙全 通讯员 张梦瑶 摄)荆州以重塑供应链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荆江浩渺,绵延九百里之壮阔;楚郢毓秀,承载三千年之辉煌。荆州,这方楚文化的摇篮,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