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脉脉象由晋代王叔和《脉经》首创为“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宋臣林亿等《新校正》增补“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曰散也”,成为后世涩脉脉象指下诊断之标准,明代李时珍《濒湖脉学》精炼为“参伍不调名曰涩”,至今仍沿用。
临证间常见弦脉或兼弦之脉,掌握弦脉之诊察方法及诊断意义,既极需要,亦极重要。另有一种双弦脉,虽所见较少,然一旦出现多主重病、久病或证情复杂之病,此时倘不能把握病机、当机立断,则毫厘千里之失在所难免,故仍有研究之必要。
一代大师、近代名医,盐山张锡纯,是一位善于继承,又勇于开拓进取的医家。见于下元虚损,肝肾阴亏,阴虚不能潜阳,肝胆急火炎起,或肝火与肝气相并,冲激胃腑,致胃气不得下行,或冲气因虚上冲,并迫胃气上逆,吐血,咳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