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进步,气象预测领域迎来了更加准确且快速的新时代。近日,DeepMind最新研发的气象预测大模型GenCast能够在短短8分钟内完成15天的天气预测,无论是常规天气还是极端天气情况,都能进行准确分析。相关研究论文已发布在《自然》杂志。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致远3月11日8时许,长沙市气象台天气预报会商室内,一场针对当天全市天气预报的研判分析正在进行。会后,将会就当日天气情况给出预报。天气预报,与人们的出行、农事的安排与工业生产的关系密不可分。
近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今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加大推动人工智能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应用,依据《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工作方案(2023—2030年)》和《人工智能气象服务应用2024年度工作计划》,组建人才团队和工作专班,重点推进气象服务语料库建设、气象服务大模型研发和场景化应用,取得显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今天联合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单位发布了全球高分辨率的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风乌GHR”,首次借助AI实现了对中期天气进行10公里级的建模和预报。科研团队采用原创的AI新算法,将这个大模型的预报分辨率提升至0.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6月19日消息,中国气象局最近宣布推出三种先进的AI气象大模型系统:风清、风雷和风顺,旨在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这些系统各自针对不同的气象预测需求,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
现代快报讯(记者 是钟寅 徐红艳)2024年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榜单涵盖生命科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位列第一。气象大模型有何神奇之处?
【科技创新世界潮】记者 刘 霞10多年前,当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气候科学家塔佩奥·施奈德首次对云如何形成进行建模时,需要煞费苦心地调整描述水滴、气流和温度如何相互作用的方程。但2017年,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AI)技术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2024年9月16日,一名男子在台风“贝碧嘉”过境期间在上海外滩附近撑伞。视觉中国 图9月16日7时30分前后,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强台风级)的中心在上海浦东临港登陆,一路向西横扫上海,成为1949年有记录以来正面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
参考消息网2月17日报道据《日本经济新闻》2月11日报道,气象学家多年来积累的预报技术正在被人工智能(AI)超越。谷歌公司研发的最新气象预报AI比目前最高水平的传统预测方法更准确。除了不需要使用大型计算机外,这项新技术还有助于应对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变化。
比传统数值预报模式快1万倍,只需几分钟就能给出未来7到10天的预报结果。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中,“AI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位列第一。过去的一年,气象大模型迅速发展,华为盘古大模型在气象预报领域成果斐然。
【来源:中国天气网】9月19日至21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4(HUAWEI CONNECT 2024)在上海召开。会议以“共赢行业智能化”为主题,从战略、产业、生态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赋能千行万业。
2024西部科技创新生态发展大会现场。重庆市气象局供图第1眼TV-华龙网讯(常涵笑)12月26日,2024西部科技创新生态发展大会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会堂举行。会上,重庆市气象局正式发布了“天资·12h”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以下简称“大模型”)。
近日,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数慧时空推出超高时空分辨率气象AI大模型“微澜测天”,不仅拥有全球中长期气象预报能力,还基于先进的超分技术,将中国区域的预报结果提升至6分钟时间分辨率、1公里空间分辨率,其空间分辨率相比其他模型提高了25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