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与张謇精神【李稻葵:民营经济要解决关键零部件卡脖子问题】微观方面问题是科技突破。清华大学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李稻葵12日在第四届“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论坛上称,中国现在可以做高铁、大飞机,技术基本原理也不缺,但缺的是制造一些细分行业的关键零部件。
潮新闻 记者 刘晨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9月4日在北京表示,解决中国经济金融当下问题,要分轻重缓急,找到什么是“急症”,什么是“缓症”,“着急的病一定要治标,刻不容缓,缓病则要治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6月17日,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主办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半年度经济形势分析”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新时期宏观经济治理的基本任务应该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必须逆转
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3月28日,四川省国资委举办第四十四期四川国资国企大讲堂。现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以《新时代经济发展及国资国企改革新机遇》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对四川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出建议。
中新社北京8月31日电 (王梦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8月31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经济还有较高速的增长潜力,但应直面问题,分清“急症”“缓症”,实现标本兼治。李稻葵当天在中新经纬主办的“第十一届财经中国V论坛”上指出,中国现在的增长潜力主要看两方面。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及其研究院团队日前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仍然巨大,当前需要重点解决七大问题,包括房地产风险、地方债风险、民营企业信心不足、科技创新、消费疲软、城镇化潜力未完全释放以及国际环境管理。
导读:6月20日,“恢复和扩大消费”调研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无党派人士代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建议释放消费潜力,推进消费升级。
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最缺的是广义公共产品,解决交通堵塞、食品安全都是公共产品范畴。对当前经济形势判断上,学术界存有很大分歧,一派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速度相对较低的增长时期,一派认为中国经济还会有20年8%的增长速度,只要在中长期内坚持投资即可。
4月28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根据报告,中国共有369家独角兽企业,覆盖了全国47个城市,数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总数超过四分之一。
近日,在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刘元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田轩,北大国发院教授、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这三位经济学家围绕“中国经济展望”深度对话。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实习生 林珂莹 黄婷婷 北京报道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经济呈现总体回升向好态势。但当前的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2024年中国经济将如何开局起步?将面临哪些难点与机遇?
现在口号变了,叫“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个变化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过之后提出的口号。我注意到媒体关于此事解读的不多,自媒体解读的则更少,很多人或许没有注意到这个变化,甚至我看有人还在那讲“发展才是硬道理”。
全国两会●预热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如何拼经济是今年两会的重点议题,而优化营商环境更是探讨的必选项。当下,作为营商环境“优等生”的杭州,因诞生DeepSeek等“六小龙”而火了,很多城市都在追问“为什么是杭州,为什么是浙江”?最新发布的财政数据或许能够给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