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们对于闪电战的印象,第一反应就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使用的战术了。闪电战,顾名思义就是快速、精准、奇袭,短时间内取得战争的胜利,从而打击对手士气的战术。二战初期的纳粹德国利用这样的战术进攻他国无往不利,因此闪电战在战争史上曾辉煌一时。
【环球网军事6月27日报道】在20世纪80到90年代末,新的军事战力效能的威胁一直困扰着我们。然而,无论在军事战力效能中的如何模仿和追赶,占有军事战力效能先机的作战对手总是能同步前进,步步紧跟式的模仿和学习,只能一步步的加大了这种差距。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在未经宣战的情况下侵入波兰境内,向后者发起全面进攻。在当时有坦克参加的会战中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虽然每一次坦克都突破了德军的第一道防线,但每一次都因为其缓慢的速度和短小的作战半径而无法扩张战果,因而总是给德军留有喘息之机来集结预备队组织一条新的防线,英法联军不得不再一次突破。
老毛奇这种战略思想和德国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因为德国地处中欧,四面临敌,如果不能快速歼灭敌人,极有可能在东西两线被敌人围攻,这两个敌人主要是两个欧洲大国:法国和俄国,因为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德国的军事力量和工业力量一直是欧洲第一,法俄只有联手才能遏制德国的扩张,所以德军要想在两线作战中取胜,就不可能平分军事力量东西两面发动进攻,唯有集中力量先打垮一面的敌军,在德军高层看来击垮西面的法国是德军的最好措施。
闪电战的接连顺利,让德国萌生了一个错误的想法,认为在低能耗的状态下是可以将战争持续进行下去的。然而,在与苏联作战时,闪电战遭遇了它的克星。由于苏联领土非常广阔,道路交通没有西欧好,宝贵的油料都被浪费在运输过程中。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自古以来,以闪电战为代表的奇谋,一直都是军事学家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的闪电战为最。靠着这项战术,纳粹德国在欧洲大陆所向披靡,就连苏联都差一点被他给斩落马下。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二战欧洲战场全面爆发。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德军就占领整个波兰。1940年春夏,德军继续践行其“闪击战”理论,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小国相继沦陷,就连“欧洲第一陆军强国”法国也在德军闪击战的攻势下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