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5G、互联网和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基础结构正重组全球产业链,“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建设思路代表了世界传媒生态的变革动向,影视剧译制、媒体国际传播、孔子学院、文化“走出去”等工作与“一带一路”倡议一起,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在拓展着国际传播的概念。
来源:光明网【光明国际论坛对话】对话嘉宾:约翰·基恩(John Keane)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德国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政治学教授达雅·杜苏(Daya Thussu)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传播学教授,曾任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国际传播学教授姜飞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中
McLuskie, Jr, C. E. . A critical epistemology of Paul Lazarsfeld’s administrative communication inquiry . The University of Iowa, Iowa City, IA, p. 3.
作者:姜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江浩(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第24期导 读:本报告尝试深描2023年国际传播研究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基于中国视角还原2023年国际传播研究的生态,并对发展趋势
可信是“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在东盟有关“一带一路”的报道为例,探究美国主流媒体报道的情感倾向对中国可信政治形象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报道越正面,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可信政治形象认知越正面,反之亦然。
为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构建和凝聚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国际发表学术共同体,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陕西高校新型智库“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传播学学术理论成果‘走出去’的现状、机遇与挑战:第三届传播学国际发表高端论坛”于6月25日成功举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声音诉求的不断增强,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与国际话语权的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国际关系学与传播学学者的共同重视,促进了当下中国国际关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
第十一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暨第八届“政治与传播”研究生论坛10月27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广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主办,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
尽管政治传播在政治科学与大众传播学为两端所构成的知识系谱中左右游移,但逐步通过“边界工作”确立了自身的研究领地与议题畛域,并在走出“选举中心论”与“技术中心论”之后,发展出以文化主义与回归历史为主的双重生产路径,通过“本土化调适”扩展了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学术领地。
国际关系学院位于北京市海定区,直属教育部,是中国神秘的大学之一。全日制在校学校不足3000人,它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小规模重点高校整体实力不容小觑,并且以“国际关系”名义建立的学院,在我国并不多。
马斯克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全力帮助特朗普当选,成为特朗普身边的“红人”。马斯克试图用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重构大西洋权力版图,通过社交平台X支持欧洲极右翼政党和人物,如支持德国选择党、力挺英国反移民极右组织“英格兰防卫联盟”联合创始人汤米·罗宾逊等,还对欧洲多国领导人进行人身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