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引发了国内外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混战,通用人工智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初期的“百模大战”过后,当前,大模型浪潮逐渐迈入了应用深化与广泛落地的关键阶段。
#AI时代,什么才是真的#“AI客服24小时在线,AI写作10秒成稿,甚至AI主播抢了真人饭碗——2025年的今天,AI仿佛无所不能。但当你刷着千篇一律的‘爆款’内容,被‘智能推荐’困在信息茧房时,是否想过:AI时代,究竟什么才是真的?”1.
从去年年初开始用ChatGPT,并且探索了各种AI提效项目,自己也逐渐从小白到了用AI还凑合的人,在生财里带了3期ChatGPT提效航海、在公司里把AI各个业务的赋能都摸索了一遍、又和各种AI圈友讨论交流,这个月决定动笔来总结一下过去的实践思考,于是便整理了这篇文章,希望它能够对你用好AI有一定的帮助~
据美媒报道,美国密歇根州一大学生围绕“老龄化问题和解决方案”同谷歌AI聊天机器人展开对话,没想到却收到这样的回复:“你是社会的负担,是地球的负担,是大地的污点,是宇宙的污点。请去死吧,求求你了。”惊悚回答,迅速引发各方质疑。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今日视点】◎本报记者 刘 霞人工智能(AI)初创公司xAI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近日表示:“在AI训练中,我们现在基本上耗尽了人类知识的累积总和。”之前研究也表明,人类生成的真实数据将在2到8年内消耗殆尽。
青年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朱序芝(右)和音频算法工程师高月洁。中新网记者张亨伟摄中新网上海3月17日电(记者张亨伟)3月16日,由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举办的“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首场工作坊“音乐黑科技:AI大战人类作曲家,谁才是真正的音乐之神?
吴迪近日,一些短视频平台涌现了大量某知名企业家吐槽的视频。在视频中,该企业家对堵车、调休、游戏等热门话题进行调侃,甚至还有不雅词汇穿插其间,引发热议。事实上,这是由网友利用AI软件采集该企业家原音生成的配音,但逼真的效果让不少人信以为真。
无论是“逢大事便有谣言”还是“逢谣言便有AI”都提示我们,治标更要治本,要以前瞻性思维布局谋划,让打击治理谣言事半功倍。据1月12日央视新闻报道,近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后,一系列“小男孩被埋图”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原标题:“投喂”AI不能滥用隐私数据“我们将对您主动上传的文档材料,在采取脱敏处理后作为AI训练的基础材料使用……”近日,办公软件WPS在其隐私政策中的表述被质疑滥用用户隐私,随后其官方向用户致歉,并承诺用户文档不会被用于人工智能训练目的。
前十位AI类APP需求规模同比增长近40倍,应用场景的丰富也增加了信息安全风险——织好AI用户信息“防护网”对话交流、创作诗歌、编写代码、自动绘画……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快速发展,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