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时候,铁公鸡是我们那个小镇上,一个有故事的男人。铁公鸡见我们这个小镇没有一家豆腐店,于是从北山南山和临洮金县一带,购来黄豆豌豆,在小镇离水磨比较近的地方,开了一家豆腐坊,开始规规矩矩做豆腐,卖豆腐,想挣一份安稳钱,不敢再与人赌博。
魏氏熏鸡,聊城老字号名吃特产,以其“又香又硬”的特点,被老舍赞誉为“聊城铁公鸡”,它不仅是北方人佐酒的酒肴,还是南方人喝茶时的茶肴,成为南北文化融合碰撞的结晶。200多年来,魏氏熏鸡沿京杭大运河行销到全国各地。
魏晋时期有这样七位贤士,他们崇尚老庄哲学,个个满腹才华却又无法施展,所以经常在竹林中饮酒作乐品评时事,他们有人偏向曹魏不肯委身于野心勃勃的司马家,也有人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出来做官,是那个时代文人们的代表和典范,所以世人称之为“竹林七贤”。
文|玉河微澜最近偶然读到清朝乾隆年间诗人袁枚的著作《子不语》,记叙了这么一个故事:在今天山东济南一带,有一个有钱人,家中钱财无数,可是其为人十分抠门,附近的百姓无人不晓,有人暗地里给他起了个外号“铁公鸡”,意思是他很小气,一毛不拔。
从前有一个米铺老板叫刘有为,此人是出了名的铁公鸡,而且还是裹着糖的铁公鸡,不光一毛不拔还爱贪便宜。一天刘公鸡从外面回来,看见隔壁香油坊门前放着一个大箩筐,心想:这个箩筐真不错,自己店里正好缺怎么一个装米的,要是可以拿回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