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三义奥斯曼帝国地处多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军事制度博采众长,因而能够击败拜占庭、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埃及马穆鲁克、波斯萨法维王朝、匈牙利等诸多特点各异的强敌。本文详细分析奥斯曼帝国军事制度的演变及其效能,揭示了奥斯曼崛起的深层原因。请输入标题 bcdef本文欢迎转载。
古语有云“杀俘不祥”,意思是既然敌人已经投降,再违背诺言就是不仁不义,这么做会招来报应。在苏莱曼大帝的领导下,整个帝国咄咄逼人东征西讨,在巴尔干半岛征服基督教小国威逼匈牙利,海上在最成功的海盗巴巴罗萨.海雷丁的指挥下屡次大败欧洲各国海军,普雷维萨湾海战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几乎把西班牙海军全军覆灭,控制了东地中海除塞浦路斯岛以外的绝大部分岛屿。
从编制上来看,土耳其陆军设有 4 个集团军司令部,分别下辖着 9 个军部,涵盖了 1 个机械化师、1 个机械化师部、1 个步兵师,还有多达 14 个装甲旅、17 个机械化旅、9 个步兵旅以及 4 个突击旅等不同作战单位,另外还有 1 个步兵团、1 个总统警卫团、5 个边防团以及 26 个边防营。
负责输送的切贝西部队在1514年大概有451人,后续在1527年达到524人、在1567年达到789人、在1574年达到625人、在1598年达到3000人、在1609年达到5730人、在1660年达到4180人、在1669年达到4789人、在1687年达到3503人、在1699年达到9629人、在1702年达到2462人、在1739年达到9877人、在1769年达到3691人。
早在穆罕默德的父亲穆拉德二世在位时,奥斯曼人就通过瓦尔纳战役夺取了塞尔维亚大公国的大部分土地,控制了当地价值连城的银矿,但想要进军匈牙利打开欧洲腹地最后一道门户,穆罕默德二世不得不面临最后一个障碍——塞尔维亚多瑙河河畔的贝尔格莱德城!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尽管它普遍具有地方性质,但各个州甚至更多民族的军队都参加了战争。如果三个主要政党——俄罗斯、法国和英国——的参与吸引并吸引了许多研究人员的注意,那么奥斯曼帝国在俄罗斯史学中的作用似乎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