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专毕业后进了国企,后下岗成为灵活就业人员,自己缴社保。这几年一直有一个心结,常常莫名焦虑,担心自己自己的特殊情况,50岁退休不了。大家好!我是记录生活的乐天派。我90年代中专毕业,毕业后进入我们当地的一家国企。后来企业改制,单位改没了,我失业成为了一名灵活就业人员。
这是一个真实的国企改制中的反腐故事,我在这里讲述绝对没有诋毁国企改革的意思,只是觉得那时的国企职工面临改制实在太苦了,那个时代的腐败是政企勾结官商联手盘根错节,绝对不亚于现在的腐败,那时下岗职工反腐维权确实是太难了,当时要是没有H市长的支持进行反腐追资,恐怕国有资产流失会更为严重,三十七名工龄30年以上的内退人员会被欺蒙到底,以买断身份用一两万买断成为了下岗职工,即使不买断也没有钱安置。
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三结合”革新小组(网络图片)这个话题不好写,需要谨慎、清晰地表达。如果不谨慎,写了也可能发不出来;如果不清晰,发了别人也会看不明白。原文曾于2022年11月27日首发今日头条,获得400多万的展现量、185万的阅读量、3200条评论和7000余点赞。
近年来,我国部分国企出现了将正式工转为劳务派遣的现象。这些原本享有国企正式编制的员工,一夜之间变成了劳务派遣工,身份的转变引发了广泛关注。那么,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降低人力成本节省社会保险费用将正式工转为劳务派遣,企业可以节省一大笔社会保险费用。
严启明律师,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级经济师,盈科全国国有资产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新华社主办中国金融信息网国企改革专栏作者,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和中国行为法学会培训中心国企改制及股权激励课程特聘讲师。
改制企业面对问题及应履行的义务目前,国企进行改制中存在方案不完善、资产评估和产权转让不合规等问题,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制后如何被安置问题成为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如果职工安置处理不当,必将侵犯职工合法权益、损坏企业形象,影响社会安定。
题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号角以后,武汉的国企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从国企管理体制改革到国企机制改革到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当时,武汉市的绝大多数中小型国企都已亏损多年,资产负债率平均达到9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