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怡蒙 记者 姜蕾)《大师摇篮 双甲追忆——纪念富连成社创办120周年特展》于2024年12月31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展览涵盖了近千幅历史照片和来自海内外的戏曲文物,展现了京剧“第一科班”的发展历程。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3月30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姬薇11月19日,《走进京剧的黄金时代——纪念富连成120周年百集口述历史纪录片》上线分享会在京举行,该片将于11月23日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首发,每周六、日各播出一集。分享会上,放映了《走进京剧的黄金时代——纪念富连成120周年百集口述历史纪录片》的第一集。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怡蒙 记者 谭思静来自河北省廊坊益田艺术学校的学生们登台表演富连成社训词。李怡蒙/摄《大师摇篮 双甲追忆——纪念富连成社创办120周年特展》于2024年12月31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诗童)9月24日,2024纪念富连成社创办120周年暨戏曲名家故里廊坊行戏曲大会,在河北廊坊益田翰德学校·益田翰德大剧院举行。本次活动由河北省委、省政府主办,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廊坊市委、廊坊市人民政府承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怡蒙 记者 田嘉硕 张诗童)10月31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纪念富连成社创办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富连成社学员后人、研究专家、传人艺术家和戏曲教育界代表等相关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京剧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的中国戏曲有“雅部”及“花部”之分,“雅部”即昆曲,昆曲以笛、笙及琵琶等伴奏,又有《浣纱记》等优秀剧本,广得上流人士之钟爱。代表剧目《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皆长篇,情节波澜起伏,富有高度的文学造诣。
京剧诞生于北京,成熟期是在清朝同治年间到光绪年间,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梅兰芳、余叔岩。后来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
约170年前,安徽安庆太湖人叶廷科携年幼的二子叶中定、叶中兴走出大山,前往北京加入徽班学艺。十几年后,叶中定和叶中兴分别成为当时京城有名的花脸和旦角演员,并奉旨入宫演出。1904年,京剧班社“喜连升”在北京成立,后改名“喜连成”。
来源:新华社 《大师摇篮 双甲追忆——纪念富连成社创办120周年特展》12月31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近千幅历史照片和来自海内外的戏曲文物,系统梳理了京剧“第一科班”的发展历程,以激发更多人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喜连成人员:社长:叶春善、叶龙章。管事:萧长华、苏雨卿、宋起山、萧连芳。教师:萧长华、苏雨卿、罗燕臣、宋起山、韩乐卿、蔡荣桂、范福泰、汤明亮、徐宝芳、萧长荣、王月芳、叶福海、贾顺成、徐天元、王福寿、茹莱卿、杨万清、姚增禄、朱玉康、郭春山、赵春瑞、董凤岩、严耕池、郭德顺、勾顺亮、李凤云、江顺仙、曹心泉、丁俊、李寿山、乔惠兰、王长林、沈荣奎、沈文成、谭春仲、张增明、叶德凤、侯喜瑞、刘喜益、雷喜福、金喜堂、阎喜林、郝喜伦、王喜秀、王连平、萧连芳、张连宝、李连贞、刘连湘、张连福、孙盛文、张盛禄、陈世鼎、李庆喜、苏盛琴、李盛泉、阎世善、耿世忠 、叶盛章、薛盛忠、王盛意、段富环、黄桂秋、盖春来、张玉峰、赵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