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唐朝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法师 ,在家姓陈,十二岁时跟随哥哥出家,出了家后,读一切经典,有些经典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有些经典是别的法师翻译,他对有些语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经,后来在四川成都挂单,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癞,人不敢近,惟有年轻的玄奘法师,以一颗同情心侍奉他,为他洗脓血,涂药,不久,这老和尚的疥癞病痊愈,老和尚感他调治之恩,无以为报,惟有一部经,可以口传给他,就是这一部心经,-共二百六十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师便记在心内,后来把它译出来,-个字也没有更改;
作者:吴海萍《宣城历史文文化研究》第664期摘要:苏轼写《观自在菩萨如意轮陀罗尼经》石刻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广教寺双塔上。双塔二层内壁各有石刻一幅,东塔石刻文字已经无法辨别,西塔石刻文字尚能识读,内容是《观自在菩萨如意轮陀罗尼经》的咒语,有苏轼写经落款和刻石题跋,弥足珍贵。
《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解释为观世音菩萨,意思是告诉我们要多拜观世音菩萨,然后就能“度一切苦厄”,如果这么解释,那么后面的话就很难解释得顺畅,就会与整个《心经》的内容不相符。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苾蒭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得真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调慧马亦如大龙,已作所作,已办所办,弃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知解脱,至心自在第一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