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哲,这个名字在历史的洪流中也许并不耀眼,却曾在一场艰难而漫长的特殊护送任务中,书写了一个关于信念、良知与抉择的传奇。1946年夏天,他护送131名共产党人,从新疆迪化一路跋涉6000里,最终安全抵达延安。
1946年7月的一天,一行卡车缓缓出现在等候在陕甘宁边界一个叫吉家村的地方,车子还没有停稳,就有很多军人、百姓热情的迎上来围在车子周围,更有性急的早已跳上车子与车上的人员热情拥抱、握手,更多的是泪流满面又哭又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终于到延安了,到家了。”
1946年7月的某一天,解放战争才刚爆发不到一个月,此时位于国共交界的延安迎来了一支国民党的车队。结果没想到一行人刚走到一半,国共内战便爆发了,蒋介石开始调兵进攻解放区,这批共产党员能否安全抵达延安,成了一个大问题。
1946年6月的一天,在西北茫茫的戈壁滩中,十辆国民党的军用卡车浩浩荡荡行驶着。每辆车上都乘坐着十几名衣衫褴褛的共产党人,他们看起来面黄肌瘦身体虚弱。在领头的一辆卡车上,身穿国民党少将军服的刘亚哲观察身边共产党人虚弱的样子,脸上不禁露出怜悯的表情。
1946年的中国,大地尚未从战火硝烟中完全恢复平静,国共两党的关系也如同这风雨飘摇的时局,充满了变数与未知,就在这历史的岔路口,一位国民党少将,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使命,踏上了一段跨越千里的征程,这趟旅程,承载着131名共产党人的命运,也见证了乱世之中人性的光辉。
*本文摘自《昌邑文史资料》第五辑,作者刘亚哲,原标题《护送共产党人从新疆回延安》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新疆督办盛世才取得苏联的援助,扩建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航空队,附设航空训练班,公开招收第三期飞行班和第二期机械班人员。
1946年5月的一天,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对刘亚哲说:“张主任要释放关押在监狱的共产党,还要把他们送回延安,你拟一份护送计划吧!”刘亚哲了解完情况后,便拟定了一个护送计划:安排十辆十轮大卡车,每车乘载十来人,躺坐都不成问题。
1946年6月10日,经过党中央多方交涉和营救,以及张治中将军的全力帮助,被长期关押在新疆迪华监狱的131名共产党人终于踏上了返回延安的归程。从新疆迪华到陕北延安,行程6000余里,期间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凶险,他们能否顺利回到延安?
1947年秋冬,辽南的空气都带着点寒意。那天,几个解放军的小战士正在巡逻。这时,忽然从草丛里钻出来个怪模怪样的家伙。“谁?别动!”战士们眼尖,枪口一指,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谁敢在解放区边上乱走,都得挨枪子儿。
我们上期文章解析了抗战时期侵华日军的军衔章和职务,那这期文章再来说一说抗战期间,国军方面的军衔章和职务。各级军衔章在上图中就可以看到,从最低的二等兵到最高的特级上将,总共有18个等级。其中兵分为3级、士官分为3级、准尉分为1级、尉官分为3级、校官分为3级、将官分为5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