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身边的消费烦心事①】原标题:有的订单需补运费差价,有的订单快递员拒绝取件,消费者只好自费寄回(引题)明明标示“退货包运费”,为何退货还要付运费?(主题)编者的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新华社昆明11月13日电(记者何春好)近日,消费者“双十一”购买的商品陆续发货,但部分配送员在快递包裹抵达时,以各种理由拒绝配送上门或直接交付到代收点。律师表示,此举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还应承担造成快递丢失、毁损的责任。
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今天实施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今天正式实施,其中广受关注的内容就是,未经用户同意代为确认收到快件等行为将受到处罚。此《办法》是2013年版的基础上的新修订版。内容包括绿色低碳发展、快递服务、监督管理等九章五十七条。
针对部分地区“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的配送问题,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介绍,截止到4月18日,上海市邮政快递企业日均参与保供的车辆达1200余辆,参与人员约3000余人,累计运送的生活物资达6000多吨,超4000名快递小哥投身社区志愿服务。
【聚焦身边的消费烦心事①】原标题:有的订单需补运费差价,有的订单快递员拒绝取件,消费者只好自费寄回(引题)明明标示“退货包运费”,为何退货还要付运费?(主题)编者的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近日,有多人爆料称,最近没有买东西,却收到一个到付快递,而打开快递却发现无非是一些几块钱的地摊货,价值远远低于到付款。记者对此线索追踪发现,这种快递背后是一条涉及购买个人信息、盲发快递、外包客服的黑色产业链。
近日,市民蔡女士向本报“记者帮你办”栏目反映,她在天猫商城网购了一把菜刀,收货后觉得不合适,准备退货时,却被快递小哥拒收,原因是菜刀属于特殊商品,无法快递。蔡女士对此无法接受,既然商家能“送货上门”,为何消费者就不能“原路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