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可引发5大常见药源性疾病,教你如何科学应对。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药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
“赵医生,我得的是抑郁,怎么医生给我开阿立哌唑啊,是不是开错药了?”阿立哌唑属于抗精神病药的范畴,主要用于治疗精分,因此很多双相和抑郁症的患者在被医生开具这种药的时候往往会很紧张。但其实,阿立哌唑在对于抑郁症和双相的辅助治疗中也很常见,并不是医生开错药了。
精神科病房每年都会有实习医师和进修医师学习,在和他们共同学习的时候,我常常说,掌握精神药理学,知道药物的治疗范围是重要的。但是掌握药物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甚至比掌握药物的治疗作用还重要。因为患者和家属面对副作用,往往会很紧张、害怕。
第一次见到小李是十年前,那时她18岁,上高中三年级,她的妈妈带着她从江苏来看我的门诊,一眼望去,小李面容呆滞,没有精神,人显得呆呆傻傻的,小李已经患病2年,主要的症状是幻听和关系妄想,烦躁,强迫,在当地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疗效时好时坏,不稳定,先后服用过多种药物:利培酮、五氟利多、喹硫平、氨磺必利、舍曲林、丙戊酸钠、氟哌啶醇等治疗,副作用较多,不来月经、肥胖、手颤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也明显。
一直以来,外界对于精神科药物都有所顾忌,认为这些药给身体带来的伤害要远远大于治疗作用。写这篇文章,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副作用,以及应对措施做了一些总结,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患者家属看到,同时也希望给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带来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