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声词“啪嗒”,在蒙古语中读作“啪斯”,一种击打的声音,是鲍尔吉·原野写在自己首部幻想小说里的第一个音节。他来自内蒙古,退休前是辽宁省公安厅的专业作家。因为作品中常常带有大草原的痕迹,他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并称为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鲍尔吉·原野是一位“全心全意为大自然写作”的人。作为国内自然文学代表人物,他钟情于大自然,常以儿童的惊异之眼注视着天空、大地、河流、草木,怀着友人般的亲昵与爱抒写大自然之美,探讨自然与人的关系。自然的辽阔与细微在他笔下如同神迹,笔墨到处,万物鲜活。
一位“全心全意为大自然写作”的人,因为杰出的写作才华,他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并称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他的多篇散文作品还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以及语文试卷。他就是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鲍尔吉·原野。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作协副主席。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2021年度中国好书、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内蒙古文艺杰出贡献奖及金质奖章、赤峰市百柳文学特别奖与一匹蒙古马。
马头琴的故事文 | 鲍尔吉·原野天快亮的时候,草原上的万物毛茸茸地露出了形状,有山峦、灌木和湖泊,还有云登的两只小羊。云登是一个牧童。他在这么宽阔的草原上放两只羊,感觉很孤单。一年过去了,云登的羊产下了两只羊羔,现在他有四只羊了。但是云登还是觉得孤单,他想要一匹马。
万物相爱文/鲍尔吉·原野黑桦树给风滚草的信亲爱的风滚草:很久没给你写信了,我不知道你滚到了哪里。你像植物里的动物,借助风的力量在草原上翻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好顽皮。每逢干旱,你关闭根系,让自己慢慢枯黄,整个草像一个大圆球随风飘荡。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30日讯 2024年7月28日,正值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之际,明天出版社邀请中国好书、鲁迅文学奖得主鲍尔吉•原野在山东书城与小读者们面对面,开展了一场以“走进辽阔山野,眺望成长远方”为主题的“鲍尔吉·原野写给孩子的自然之书”作品分享会。
原来,作家鲍尔吉·原野的少年小说《乌兰牧骑的孩子》节选内容进入了2022年1月北京东城区初三语文期末考试阅读题,其中有一题要求补写出文中海兰花的内心活动,该区的许多学生表示题目太难,纷纷去作家的微博留言求助,甚至有学生在作家多日前发的微博雪浴照下疾呼:“爷爷别玩雪了好么?看看北京东城区初三期末语文阅读题吧,把孩子们难倒了。”
【烟火人间】作者:鲍尔吉·原野(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头些天,我到蒲河边上跑步,迎面遇到南风。这个风不一样,好像扶着你的肩膀,把你从上到下轻抚一遍。我一愣,好呀,这是春风!春风见到我像见到了老朋友,我见春风也一如友人。我虽老了,但仍有一副旧样子,好认。
编者按:7月16日到7月19日,2024年全国党刊年会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蒙古的实践”大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在赤峰市举办,《群众》杂志社调研组借此机会深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进行调研采访。如果再去赤峰,当然要尽量弥补这次的遗憾。
文学原乡蒙古牧民称走马为“蛟若”,最好的走马是“蛟若聂蛟若”——走马中的走马。他们形容好走马走起来“像流水一样”,这一种步态寓意着马和马倌的智慧。水跟火是蒙古牧民心中的圣物,他们至今恪守着成吉思汗规定的戒律:不许往河水里扔脏东西,不许在河水里洗衣服与撒尿。
□ 鲍尔吉·原野凝望每一个地方,金色都在增加,房檐的旧木熠熠生辉——秋天。秋天,只有在黄昏才出现在西边的天际,这是9月。放学的孩子鼻梁和手拎的小壶都被勾上金色。戴墨镜的女人、士兵、卖背心和卖葡萄的人顶着金色走路,眼窝很深。一个孩子蹲着撒尿,耐心地看着这股液体匆匆流向行人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