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是一个去了还想再去的地方。它就像神话一样,隐藏在群山之中,绿树掩映,梯田层叠。村中的苗族同胞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服饰和习俗,用歌声和舞蹈,演绎着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故事。依山而建、青瓦木墙的吊脚楼,是十八洞村的特色民居。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1日讯(通讯员 温佐亮 全媒体记者 刘俊)近日,“奋进小康路,开启新征程”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湖南湘西文艺演出及系列文艺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吉首举行,长沙学院音乐学院师生编排的舞蹈《锦绣十八洞》作为唯一的舞蹈节目参加演出。
颁奖现场。长沙学院原创舞蹈《十八洞的新苗歌》获得优秀作品奖。红网时刻新闻2月11日讯(记者 潘锦 通讯员 董牮)近日,第二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在长沙颁奖,长沙学院选送的原创舞蹈《十八洞的新苗歌》获得优秀作品奖,全省仅有8支舞蹈获此殊荣。
扶贫工作队龙队长在送别打工队伍后,对余下的村民诚恳地说:“乡亲们,跟我们扶贫队一起,拼上老命,和贫穷干一仗!”这是歌舞剧《大地颂歌》中的一幕。这部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湘西十八洞村为原型的脱贫攻坚题材剧,6日至7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加强馆际间群众文化活动的交流与共享,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中国文化馆协会、央视娱乐传媒、湖南省文化馆、全国乡村百县联盟、湘西州文旅广电局、中共花垣县委宣传部实施,花垣县文旅广电局、湘西州民族文化馆、湘西州美术馆、花垣县文化馆、花垣县苗歌剧研究所执行的“欢乐过大年·喜迎冬奥会——我们的美好生活”看大戏·赏年画·过大年“暖暖的十八洞”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将在国家公共文化云、湖南数字文化馆、浙江群文云等多家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同步网络联动直播。
经过前期紧张有序的排练,今晚,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首次彩排在梅溪湖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自序曲起,《风起十八洞》《奋斗》《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步千年》《幸福山歌》《大地赤子》六幕剧将接连上演,最后以尾声落幕。
4月5日晚上,“好评中国·走进湖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一行人来到十八洞村。3月31日,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启动仪式暨“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创新论坛现场,花垣县十八洞村大学生村官、团支部书记,“好评中国”作品主人公施康讲述《让世界看到十八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30日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莫婷)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参演作品名单。其中,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申报,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演出的群舞《晒》、长沙学院创作演出的群舞《锦绣十八洞》2部作品入选。
报告文学《乡村国是》《人间正是艳阳天: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故事》、花鼓戏《桃花烟雨》、歌舞剧《大地颂歌》、舞蹈《十八洞村的新苗歌》、美术作品《春暖十八洞》《精准扶贫地——十八洞村》、广播剧《锦绣十八洞》、电影《十八洞村》、电视专题片《从十八洞村出发》、组歌《苗寨的故事》和“苗寨欢歌”系列音乐作品、纪实散文《我的十八洞村》、社会考察专著《大国小村》…
十八洞村。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张馨月 记者 杨怡晴 湘西报道“因地制宜发展当家产业,首倡之地彰显首倡之为。”“八山二田水,地无三尺平”的十八洞村位于花垣县双龙镇西南部,村名源于当地拥有丰富的溶洞群和当地“夜郎十八洞”的传说故事。
原标题:湖南一高校作品亮相全国性民族民间舞蹈汇演作品《归·盼》舞台照。作品《归·盼》创作表演人员合影。红网时刻新闻12月24日讯(通讯员 罗咪 记者 刘志雄)近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学院原创群舞作品《归·盼》,参加了2024年全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作品汇演。
通过戏剧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凝聚社会正能量。四次组织开展了以追求“中国精神中国梦”,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全省戏剧、广播剧优秀剧本评选活动,推出一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戏剧作品。
《山坳里响起钢琴声》 编导:周丽群。6、音乐。《苗寨的故事》 金 沙词 孟 勇曲。《小康中国》 申桂荣词 唐勇强曲。《让世界倾听》 赵宝平词 龙华云曲。《扶贫的叔叔进村来》 尹 啸词 肖正民曲。《农家亲戚》 申桂荣词 王利瑶曲。《最爱的亲人》 李气章词 陈经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