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张雨东一直有件事堵在胸口。“我们国家每年有70余万博士毕业生,如果加上硕士,总数会超过200万,但一遇到涉及‘卡脖子’的技术项目,我们却经常需要从国外引进高端人才,这是为什么?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是不是出了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学家更是知识的创造者、技术的革新者和文明的推动者。
【聚才论道】 作者:赵鹏 胡选振(分别系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副研究馆员)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农业科技人才是其核心驱动力。培养更多农业科技人才,是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
央视网消息:全国人大代表万步炎是湖南科技大学的一名教授,也是我国首台海底钻机的发明人,他持续关注科技和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将就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高等教育完善等方面建言献策。春节刚过,湖南各大园区陆续开工生产。
近日,科技部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牵头科技部“根在基层”第14调研团,赴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就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机制开展实地调研活动,通过走访、座谈、一对一访谈等形式,了解推动培养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各项改革政策的落地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导、热忱关怀,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