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和浩特8月5日电 (记者 李爱平)以“创新合作、绿色低碳,推动世界奶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奶业大会5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当天,中国奶业协会、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分别向呼和浩特市授予“中国奶业育种之都”“世界乳业科技之都”称号。
来源:内蒙古日报8月5日,世界奶业大会上,呼和浩特市被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正式授予了“世界乳业科技之都”的称号。当天的世界奶业大会开幕式上,还有两部重头戏,分别是中国奶业协会授予呼和浩特市“中国奶业育种之都”称号和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启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科技”分量不断加码。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8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从“一棵草”到“一杯奶”育出千亿级产业群——呼和浩特全产业链打造“中国乳都”升级版》的报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传唱千年的诗句,让敕勒川草原美景名扬天下。
在敕勒川乳业开发区,占地950亩的液态奶智能工厂中,全球生产速度最快的液态奶纸包灌装生产线正以每小时4万包的速度生产液态奶。16台机械手同时作业,从原奶到入库历经十余道工序,全部实现了无人化作业。在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车间内,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等各司其职。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20日电(记者恩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坐落在北纬40度的敕勒川草原,是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为不辜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呼和浩特市把乳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产业”。一包奶的背后,蕴藏着满满的科技含量。
近年来,我国乳业稳步发展,奶类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稳步增长,但奶牛育种养殖、乳制品加工等一些关键环节还比较薄弱,要实现乳业高质量发展,解决当前我国乳业面临的“卡脖子”难题,亟待凝聚科技人才力量,通过多学科联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全产业链的韧性和质量发展水平。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奶制品已经从当初的稀罕物,变成了老百姓生活中日常所需的寻常物,其改善着中国人的营养健康结构。呼和浩特是全国重要的乳业主产区,良种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人均牛奶占有量、牛奶加工能力等多年稳居全国首位。
“天下乳都”——向代表学习之五到内蒙古工作后,听到一个说法,呼和浩特号称“天下乳都”,因为我国乳品产业两个“巨无霸”——伊利和蒙牛都在这里,他们两家的产品基本上占居全国市场的50%。2021年,伊利营业收入1105.95亿元,蒙牛营业收入814.
中新网呼和浩特8月6日电 题:“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国际化时刻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两大乳业的国际地位如何?”“中国乳业如何与国际市场共舞?”过去24小时,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专家、民众谈论与乳业相关的话题俨然成为时髦。
来源:【人民路上为人民】197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以凸显着时代色彩的名称命名了一批新开的道路,呼和浩特人民路街道由此诞生。呼和浩特市人民路街道早晨六点多,家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路街道富兴社区奈伦和兴园小区的丁阿姨开始准备早餐,每天一杯牛奶,是老两口早餐的必备。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11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呼和浩特,崛起于草原与黄河之间》的报道。九曲黄河在内蒙古转了一个弯,在黄河转弯处,枕靠着茫茫草原的城市,正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美丽青城、草原都市”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被誉为“中国乳都”,荣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十大幸福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
这两天一打开小红书首页上就出现了很多洋面孔1月13日中国应用软件“小红书”(英文名RedNote)下载量飙升至苹果美区应用商店免费榜的首位有网友戏言“小红书已经变成小洋书”“欢迎地球村村民”也飙升至小红书热榜第一中国网友和外国网友迎来了“双向奔赴”中国网友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善意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