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蔚年尾岁终,食物是最接地气兼具地域特色的年味表达。那么在浙江,哪一样食物当得起这个“最”字——毫无悬念,年糕。浙江人,对于年糕的执念和采购量,相当于东北之大白菜,而宁波人,对年糕更是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喜爱。
中国新闻网 “养年糕”最近在社交媒体“火了”。在小红书上,“浙江人除了养孩子,还要‘养年糕’”“浙江人的年糕吃完了么?”“我们浙江人有自己的水养宠物”等话题受到网友关注,甚至有内蒙古等地的北方网友学着“养”起了年糕。社交平台上,网友热议“养年糕”。啥叫“养年糕”?
年糕是宁波人很欢喜吃的一种食物,每年下半年晚稻割进,特别是到了年底,在农村几乎每户人家都会做年糕,一做就是上百斤,多的甚至两三百斤。城镇居民一般不做年糕也会买不少年糕,我记得小辰光我妈每年过年前会买几十斤年糕,还有亲眷送来的。
很多人以为只有南方吃年糕,其实北方也有做年糕的习惯。南方制作年糕一般是个大工程,打糕、蒸糕的过程可是很辛苦的,所以想吃年糕一般都要等到过年,家里人都齐了一起动手才能吃上,一些地方腊月二十就早早的开始准备做年糕了,有“腊月二十做年糕,一岁更比一岁高”得说法,如果在家里随时想吃年糕,那又该怎么做呢?
中新网北京12月28日电 近日,台湾《经济日报》发表了有关浙江省宁波市的报道,介绍了当地慈城年糕蕴含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慈城年糕。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报道指出,年糕谐音“年年高”,寓意着小孩身高一年比一年高,也期盼年收成一年更比一年高。
橙柿互动 记者 陈卫民“天还没有亮,妈妈就挑上担子出门了,走山路去隔壁的岭南村做年糕,走大路得绕很大一圈,我会常常去路口看妈妈有没回来,一般要到中午才到家,妈妈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刚做好的年糕蘸糖给我们吃,软糯Q弹,真香啊!
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令人欣喜。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固有程序有了法律意义上的照护;当然,春节食俗中重要的代表——吃年糕,也由此被最大范围地认可。新华社照片众所周知,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云:“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年糕叫rice cake,是米做的蛋糕吗?”“年糕是宁波特产吗?中国别的地方有年糕吗?”“年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怎么发明出来的?”一走进宁波慈城年糕博物馆,一众老外博主就变身“好奇宝宝”,频频发问。11月5日,由宁波江北区委宣传部和澎湃新闻(www.thepaper.
年糕,意为年年高,做年糕是农村喜迎新春的一种风俗习惯,也是办年货中的首项重头戏。1月17日,在定海区干石览镇龙潭街的李家年糕厂内,村民们正忙着赶制过年年糕,近200平方米的作坊内,热气弥漫,到处散发着米粉的香味,呈现满满的乡村“烟火”味。
晒晒浙江老两口的午餐,就一碗,有肉有菜有主食,好鲜美!网友:丰盛,惬意!我觉得吧,好好吃饭,有时候也不是非得要很多菜,吃自己喜欢的东西,开开心心,舒舒服服,健康又美味,就是最高级的!天天做菜,也会厌烦,那就换一个小吃吧,把你爱吃的东西,统统放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