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患者要注意什么?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并破坏了自身的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是由于多种不良因素引起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而导致疾病。
临床上将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一型糖尿病与二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常常在40岁之后发病,因此又称成年型糖尿病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它是以高血糖为表现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自身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始终存在,大多数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功效却大打折扣,胰岛素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这在医学上称之为胰岛素抵抗。
临床中,医生在诊疗高血糖患者的时候,通常都会询问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很多人也会到医院咨询,家里有亲属患有糖尿病,自己是否一定会得糖尿病。特别是一些准备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患者,更关心自己孩子患糖尿病的风险和概率。那么,究竟糖尿病是否会遗传?
1、健康人的血糖标准是多少呢?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我们正常的空腹血糖应该是小于6.1mmol/L,餐后血糖应该小于7.8mmol/L的,根据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当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时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时,基本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据统计2021年,全世界约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大约90%为2型糖尿病你知道糖尿病1型和2型之间的区别吗?糖尿病容易引起哪些不良后果与并发症?《央小新小百科》下集带你一探究竟!戳视频↓这些问题的答案你get了吗?↓↓↓胰岛素抵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掌握这两种的机制不同和治疗药物是本章学习的重点。糖尿病表现耳熟能详是“三多一少”,但实际上,只有1型糖尿病病人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2型几乎没有,而甲亢的病人多呈现多饥多食体重下降的状态,似乎更符合三多一少。
刚接了一位孩子爸爸的电话,自己儿子今年刚10岁,三个月前突发昏迷,当地医生诊断为急性酮症酸中毒,经治疗脱离危险,但孩子也同时确诊为糖尿病,出院后一直持续注射胰岛素,每日三次,血糖依然忽高忽低,家长很是焦急,尤其妈妈每天看着孩子一日三次的注射胰岛素,从焦虑到抑郁且动了胎气导致小产,二胎孕期刚4个多月,这无疑是给家庭又笼罩了一层阴霾,孩子爸爸压力很大,想给孩子找到新的治疗希望。
诊断糖尿病仅查空腹血糖时漏诊率较高,应同时检测空腹血糖、OGTT 后的 2 h 血糖及 HbA1c。出现胰 岛 自 身 免 疫 标 记 物 ,如谷氨酸脱 羧酶抗体 、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细胞抗原 2 抗体、锌转运体8抗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