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实习生 李家政老干妈和椰树成为“妈椰”组合,银鹭和麻辣王子加起来就是“赢麻了”,还有六婆、天府可乐、鲍师傅、陈香贵联名推出“泼天富贵”……今年双十一期间国货跨界组CP,“国潮”产业再次凭实力出圈。万物皆可国风之下,“国潮”还能何以“潮”?
什么是国潮?功夫、汉字、汉服、旗袍、京剧、游戏、国漫……当中国风火遍全球,什么才是年轻人心中最酷的国潮。今天我们要来一场随机挑战,用两小时三位数的价格,在上海中外年轻人心中的“宇宙中心”,穿出一身她们心中最酷的国潮穿搭。挑战者是谁?谁将是比赛赢家?
当国风遇见青春,当传统遇见创新,是国潮;用多元方式去热爱,用继承创新去传播,是国潮。醒狮、咏春、国创、粤剧、国风……它们的存在向我们证明着,国潮是一份坚守、一种精神、一种创造、一种热爱。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总有人扎根生长,向光而行,用静水流深的功夫,唤起惊雷万钧。
1月26日,旅客在徐州东站候车大厅身着汉服拍照。图/新华社前两年大火的“国潮”,最近似乎已经风光不再。据财经杂志报道,有业内人士分析,从2022年下半年起,“国潮”在消费领域的魔力逐步减弱,消费者不再为“国潮溢价”买账,相关搜索指数也显示出,“国潮”近一年来热度不断减退。
在我的理解中,国潮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还要有传统文化与当下潮流相结合的时尚感。有内涵、有底蕴、有沉淀、有温度,仙鹤、水墨、祥云、古典建筑等元素一下就火了,从各类文具到衣服鞋子,再到各种玩“梗”,国潮初现。
Guan Jian, Guo Qianlin. Sharing, remodeling and identification: the psychosocial logic of collective memory transfer .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 2020。
近年来,“国潮热”在海内外持续升温,在年轻人中大受追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积极培育国货“潮品”等新的增长点,多方面激发消费潜能。两会期间,央视等媒体推出专题节目,与代表、委员共话“国货潮品新势力”。何谓“国潮”?“国”和“潮”均缺一不可。
前不久,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提出“挖掘中国文化、中国记忆、中华老字号等传统文化基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新生消费群体消费取向研究,创新消费场景,推进国潮品牌建设”。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浪淘沙始见金。据《半月谈》报道,自2018年被业内称为“国潮元年”起,数年繁华过后,电商平台贴满标签的各类国潮产品虽令人眼花缭乱,销量却再也无法重现巅峰时期的一鸣惊人。一部分曾经火爆的国潮品牌销量开始走下坡路。 什么是国潮?这个概念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