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身边真实的故事改编)我的邻居,老李头,他是一个阿尔茨海默患者。最近几年,他除了自己的儿子,其他人都不认识,更不认识回家的路。老李头几乎完全失忆了。前几天,他趁人不备,一个人沿着小区后面的山间小路,消失在密林深处。据说,老李头是一位老党员,一位老退伍军人,一位抗美援朝功臣。
近日,江苏常州一位退休阿姨照顾88岁患病母亲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这位阿姨名叫赵全芳,今年56岁,其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六七年时间,已经认不出家里人了。退休后她有了时间,决定亲自照顾和陪伴母亲,重新和她认识一场。
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脸色一天比一天憔悴,看人看物,目光里也总是流露出明显的伤感,令人心疼。伴着眼神的日渐迷茫,从前一向爱说爱笑的她突然变得安静起来,时常独坐窗前,呆呆地望着外面热闹的景象,久久地默不作声。
“爸爸,爷爷已经归天了……”周田听到这个消息后,木愣了老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自从他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后,每天都念叨着寻找父亲何明,没想到等到的是这样一个噩耗......1928年,何明出生在浙江平湖。19岁时,他遵从父母之命,和同岁的上海姑娘周芳结为夫妇,住在上海松江区张泽镇。
当记忆被疾病夺走,阿尔茨海默病人最坚固的回忆是什么?永远背得出女儿的电话号码;给老伴夹菜仿佛肌肉记忆;忘不了那年背儿子去城里看病、救回一条命……记忆力减退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症状,这种脑部退行性疾病会逐渐蚕食患者的记忆和认知。
央视网消息(记者 豆瑞华 弟辰晨):“陪奶奶一起走下去,也许就是我当下最好的生活。”河北石家庄,34岁的李晴一边居家办公,一边独自照顾90岁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奶奶,如今,她照顾奶奶已有10个月。2019年,李晴的父亲突发心梗去世,奶奶当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0日讯 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多走一个路口,可能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多发一会儿呆,可能就认不出最亲的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然而,他们仍会记着许许多多难忘的瞬间。2017年,沂蒙“红嫂”张淑贞老人已是100多岁高龄。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不死的癌症,疾病的确诊和接受,只是漫长“战斗”的开始。长相守,才是这个疾病真正的挑战。在漫长的岁月里,照护者们常会在日复一日的照顾中,耗尽耐心。照护行为,也从情感驱动,走向了责任驱动。但,并不是所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家庭都会如此。
妻子在汕头走丢的那天晚上,叶泽友在雨声中无法入睡。他爬起身,点燃一支烟,扔到地上,卜了个“卦”。他当了十几年建筑工人,每次动工前,都要这样问个吉凶。烟头那一端朝向自己,是个好兆头。叶泽友稍稍宽了点心。第二天,天色刚亮,他去报了警。在派出所,他看了一天监控,一无所获。
“她还有救没?”刚走进那间农村的平房,曾燕先去看了一眼屋里躺在床上的老人。房间里光线昏暗,木质的天花板顶用塑料纸额外糊了一层,靠着水泥墙壁旁边,摆了一张床,一名体重仅有30多斤的老人佝偻在床尾,默不作声,唯有眼睛一直望向窗户,那是房间里唯一透光的地方。
当母亲毛俊初能想起一些旧日的记忆片段时,黄艳会感到一阵欣喜。54岁的黄艳,已经接受了母亲将自己遗忘的现实。当她要为母亲收纳夏天的衣服,母亲会把她当成闯进自己家门的陌生人,“为什么要在我屋里头没人的时候来,谁知道你要做什么?”黄艳知道,母亲的记忆在缓慢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