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武门天主教堂,又称南堂,是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堂的前身,是明朝万历三十三年,也就是1605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修建的。其后多次重建,1900年毁于义和团之手,1904年再度重建,延续至今,基本不再有什么变化。
清末民初传教士彩印宣传画。收藏家刘文宁提供天主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西方文化在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传教士起了重要作用。元朝时,天主教传入北京。传教士来到北京后,也把西方雄伟辉煌、精美绝伦的教堂建筑艺术带了进来。
明成祖朱棣实施了一系列扩建北京城的计划,筑成了后来北京内城的基本规模,周长约 24公里。明世宗嘉靖时期,正阳门外聚集的人口增多,嘉靖三十二年给事中朱伯辰上书陈说城外人口激增,应添修外城防护外族侵扰,因此嘉靖帝下诏增筑。
作为帝都“国保”中一个重要类别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教堂在其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本人并无宗教信仰,但对这些教堂建筑本身呈现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蕴含其间的浓郁异国风情,及其承载的沧桑历史与时代变迁,都葆有特别的兴趣。
北京一共有11座教堂——天主教6座,基督教5座,分布在城的东西南北,圣诞前夜和圣诞节都有活动。北京天主教历史最悠久的,是被称作“南堂”的宣武门堂,始建于1650年,利玛窦和汤若望都在那儿主过事儿。除此之外,中西合璧的西什库堂和有漂亮广场的东堂(王府井堂)也都值得看看。
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 。
北京日报 | 记者 李俐 方非 邓伟 通讯员 刘臻位于西城区银号会馆旧址内的正乙祠戏楼去年4月重张,定期上演由专业院团北方昆曲剧院量身打造的优质演出。本报记者方非摄位于东城区的颜料会馆聚焦年轻消费群体,引入评剧、相声、民乐、儿童剧等多类别艺术,提供丰富文化体验。
据相关数据统计,基督教堂及聚合点在我国有5.6万处,而其中仅有九座教堂被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它们分别是:圣索菲亚教堂、徐家汇天主堂、望海楼教堂、宣武门天主堂、天津西开教堂、太原天主堂、大理天主教堂、上海国际礼拜堂、青岛圣米埃尔教堂。
溥仪骑自行车的故事,发生在1925年。那年春天,溥仪从紫禁城搬到了天津,住在张园。张园在天津河北区的海大道上,离宫墙不远,是末代皇帝住的地方。 溥仪搬到张园以后,经常去御花园玩。他骑自行车的技术很好,所以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御花园。
近日,由国家档案局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档案馆举办的“刘松龄与玑衡抚辰仪档案文献展”在皇史宬举行。刘松龄来自斯洛文尼亚,是一位传奇般的人物。18世纪上半叶,他完成学业后,立志到中国以科学传教,在1739年得偿所愿,跨越中亚大陆来到中国,进入钦天监,工作了35年,直至去世。
新华西路东段,是老城最繁华的街道,街道两边有不少大商行,丝线街明清时就集中经营漳绣产品,“蔡同昌布庄”和“蔡同泰布行”也开在这里,后来的国营五交化店、百货商店、新华书店、化工油漆店和照相器材店,大多是这些私营商行改造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