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谭瑱)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近期,不少人反映,自己只是在网贷平台上查询了一下额度就背上了贷款,有人收到2000元7天后就要还3000元。不少人被强行放款后还遭遇了暴力催收,并被威胁向亲人催收。
人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这话竟然也适用在居民贷款上了,确实有点令人匪夷所思。因为一笔款项从信用社贷款到客户手中,有信用社发放贷款经手人的记录,有借款人的身份信息,有申请贷款材料上的签名,有发放贷款时收款人的信息,还有贷款的催收信息等等,这一系列的贷款流程都会在信用社留痕,怎么就会查不明白,说不清楚呢?
据用户反映称,其未曾向小米消金申请贷款,征信报告上却出现相关借贷记录。近期,有用户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反映称,其未曾向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申请贷款,甚至从未注册过小米相关账号,然而,在查看个人征信报告时却发现该公司向其发放一笔个人消费贷款并上报征信系统。
【来源:平安获嘉】基本案情2017年,周女士与彭先生离婚。两年后,某银行分行(以下简称银行)以周女士和彭先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申领了信用卡并逾期不还借款为由,将周女士诉至法院,要求周女士与彭先生共同承担还款责任。周女士坚信其未办理信用卡,但其法律意识淡薄,缺席了一审庭审。
武汉,2020年1月,孙某在汽车4S店贷款买车,被4S店告知孙某个人有不良征信记录,无法办理贷款。孙某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后发现,2010年1月24日自己名下有一笔某银行发放的100000元贷款,且一直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