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青楼,现代有红灯区。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这些行业总是屡禁不止,难以断绝。但殊不知,青楼这个总让人“鄙夷”的行业,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不仅诞生了诸多与青楼相关的诗词,还有许多我们如今常用的口头禅,其实最早也是源于青楼中的一些“行话”或“黑话”。
很多人看小说电视就会被误导,“青楼”一词在古代并非是低级的只是寻找乐子的地方。在古代的历史中,青楼是指的“一条龙服务”的地方,包括了唱歌、跳舞、陪同喝酒等等高雅情趣的地方,但并不是纯粹的找乐子,玩女人。所以在古代,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达官显贵都喜欢逛青楼。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诞生了众多伟大的发明,比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而且也见证了一些特殊的文化现象的诞生,如青楼。
告诉您吧,“大疮”按现在名词来说就是“梅毒”,天津卫也不是没有专门治疗这种“花柳病”的能耐人,只不过竹竿巷里面得了这个“脏病”的爷们儿已经病入膏肓,说句难听一点儿话,这人已经“烂透了”,就连租界里面的洋大夫都束手无策,更别提大把抓药草的土郎中了。
在一部名叫《虫鸣漫录》的清代笔记里,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某日,江宁官衙的十多个捕役在南京市井中巡逻,忽闻一家酒店里有多人在高声谈笑,听口音是江宁府属的乡音,但词汇诡异,让人费解,便一起去店内査看究竟,原来有不少儒生扮相的人正围着几张大桌子边饮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