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2016-05-11 02:51本报5月10日讯(记者 王斌)今日,记者从太原市民政局获悉,太原市已经提高了下乡知青因公致残人员生活费、护理费。根据我省相关要求,因公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生活费补助标准参照一等伤残军人进行。
当我们聊起知青时年的历史,转瞬间已经过去了五六十年,六十年代上山下乡的老三届知青,现如今平均年龄都在72至75岁左右了,即便是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知青,平均年龄也都在66至68岁左右了,真正地步入我国老龄化队列中了。
曾几何时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下乡支援建设,如今这群人已经满头白发,开始追忆过去。如今老师傅退休了,他没有关心过养老金的事儿,但是我却帮他留意了一下相关政策,后开查知:知青下乡的工龄认定之后,养老金每年都可以上涨,2024年也不例外。
2022年,养老金上调概率大,知青额外上调养老金,真的吗?一转眼,2021年接近尾声,马上就要迎来2022年的元旦了,今年最令退休人员高兴的事,莫过于养老金17连涨的去如期而至,补发的养老金刚一到位,老人们又开始关心2022年养老金能否一路高歌,实现18连涨。
青岛新闻网4月24日讯 近日,一则关于为老知青提高经济待遇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广泛流传,该消息称,老知青退休金每月增加50元至600元不等,另外,养老金至高增加60元,并宣称“老知青补偿方案”已“开会得到社保局证实”。
一说到“知青”这个词,就感觉很有年代感,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知青是什么,其实知青就是知识青年的缩写,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那是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我国刚从抗日战争中缓过来,大家普遍文化程度都不高,农村和一些边远艰苦地区的民众受过教育的更是凤毛麟角,那时候就出现了一批受过初中或高中教育的知识青年自愿从城市中去到农村或兵团务农,参与开发保卫边疆,那时候农村的条件很艰苦,他们能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很伟大的,我们祖国如今的建设离不开当初那一批又一批知青的上山下乡。
张和平上小学的时候和史铁生是同校同学,上初中的时候他家搬了家,就没能在清华附中读初中。读初中时,张和平和一名叫刘艳红的女生住邻居,两个人天天一起结伴去学校,一起放学回家,朝夕相处,他俩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有的同学还开玩笑,说他俩长大后肯定会结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