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青 宁静的夜色,遥远的天边,这琴弦就像一双温柔的手,又似一泓清澈的泉,漫过月色的银辉,漫过三千里的草原,它安慰了强劲的风,安慰了漫长的草,还有那块风干的石头。 这风干的石头,是在岁月的锻打中凝成的雕像,它立在风中,不言不语,在与命运的对峙中沉默着。
踏上内蒙古的土地,蓝天触手可及,草原近在眼前,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无边无际的自由感。在这样的氛围中,看一场马头琴表演,听一段或深情忧伤或欢快雀跃的曲子,无疑是体验和融入草原生活的最好方式。中国的少数民族不仅大多能骑善射,而且能歌善舞,蒙古游牧民族也不例外。
草原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这话其实说得十分贴切,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典型的乐器,曲调悠扬、深沉、豪放。独特的艺术造型和富有草原风格的优美音色,使之成为最适合表达蒙古人生活、习性与情感的乐器,历久而更显艺术魅力。
《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感到更加快乐,即便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人状态更好。从公园20分钟短暂的休憩推及到在草原上一生的漫游,李娟写:“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
前言:草原上的神秘旋律,谁在吟唱那抹不灭的蓝?在繁华都市的一隅,你是否曾幻想过,有那么一缕风,能带你穿越喧嚣,直击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它不来自高楼大厦间,也不源自车水马龙里,而是遥远草原上的一抹蓝,伴着一位歌者的低吟浅唱,穿越千山万水,轻轻拂过你的耳畔。
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拉弦乐器,其音色圆润深沉,具有浓郁的草原韵味。今天给您奉上三首马头琴名曲。相关背景知识戳图↓↓视频链接:http://www.wenming.cn/djw/specials/djwwpt/wxgx/201510/t20151020_2917806.
曾几何时,梦中的科尔沁草原的草香、奶茶、马头琴悠扬轻弹,时时呼唤我来到它的身边,终于这一天,驰聘在辽阔的草原,感受那里的天蓝,沐浴阳光灿烂,风牵着草原,润绿了视线,纵情策马扬鞭,一路高歌呐喊,尽情诉说着心里的思念。
“我是拉马头琴的齐•宝力高。我这一生什么事都没干,就三个字——马头琴”。眼前这位80岁的蒙古族老人平淡地用马头琴三个字概括了自己的一生。1944年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一个蒙古族人家添了个男孩,男孩的父亲当时53岁,遂为子取名“五十三”。
马头琴的故事文 | 鲍尔吉·原野天快亮的时候,草原上的万物毛茸茸地露出了形状,有山峦、灌木和湖泊,还有云登的两只小羊。云登是一个牧童。他在这么宽阔的草原上放两只羊,感觉很孤单。一年过去了,云登的羊产下了两只羊羔,现在他有四只羊了。但是云登还是觉得孤单,他想要一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