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世的最后,庄子又提到了关于儒家的话题,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中,不要传播什么君子的德行,这样就是在画地为牢,妨碍人民成为君子,可能听起来不太好理解,在道家眼中认为,在一个无道的时代推行仁爱,就等同于助纣为虐,就像是春秋战国一样,一个昏暗的时代,最终要走向光明,但有些人却非要推行仁爱,最终使这些品德没有约束君主的昏庸,反而让百姓束手束脚,可笑的是,他认为自己很高尚,其实这种高尚,才是最大的不高尚,就如同开篇提到的颜回一样,大概是为了自己的名声罢了,谁在乎什么才是真正的仁爱,这个就是人世间,最大的真相;
庄子真是一个洒脱的人。有一回去见魏王,他就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去,魏王问他,何以穷困至此?庄子毫不脸红,坦然地说,他只是没钱。为什么没钱呢?生活在无道之世,有道却不能行,这就是他贫穷的原因。这话一说,还顺带将魏王讽刺了,由此可见,庄子,是真洒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就像诗歌一样,那些充满奇诡想象、华丽辞藻的古书,是不宜翻译成白话文的,比如《庄子》。这是《庄子》开篇《逍遥游》的第一段话,全书以这样奇特的意象作为开头,借由文言的简约,留足想象空间,让人读来立刻眼前一亮,顿生荡气回肠之感,奠定了《庄子》的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