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上海市第一批科技类校外培训项目目录》的通知沪科规〔2023〕8号浦东新区科经委、各区科委,各有关单位:为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明确科技类校外培训项目,按照《上海市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沪科规〔2023〕7号)第六条的规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编制了
为打响一批家喻户晓的机器人品牌,推动机器人向更加智能化、市场化发展,促进产业成果更好地赋能工业、医疗、建筑、农业、商业、家用、应急等领域智能应用升级,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市科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委、市农业农村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九部门联合开展了上
新民晚报讯(记者 叶薇)昨天下午召开的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创新论坛上传出消息,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地中心)联合行业内头部企业和机构,发布全国首批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成为研发核心方向,国内产业快速发展,算法向数据驱动转变。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仿生人”的大脑、肢体、外观等,如今也有了团体标准。10月28日,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下称国地中心)联合行业内头部企业和机构,在上海率先发布全国首批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人民网上海1月17日电 机器人是先进装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前沿产业,上海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培育发展与示范应用的先行区。机器人正在全面融入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成为市民的工作助手与生活伙伴。
新华社上海1月18日电(记者龚雯)机器人密度是衡量一个城市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指标。记者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未来三年,上海将建设20家市级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市级智能工厂,带动工业机器人应用量新增2万台,工业机器人密度提升100台/万人。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我国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正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如何做强机器人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