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此前,我们曾报道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乔争月女士居家办公期间为Qiao Shanghai节目(一档双语建筑可阅读视频节目)录制了双语配音,工作室团队也远程制作好后期,静待如常生活回归城市之后播出新的一集。
4月27日,“公众视野下的20世纪遗产———第九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20世纪建筑遗产活化利用城市更新优秀案例研讨会”在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举行,并推介了102个第九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天津作为此次大会的举办地,共有静园等7项建筑遗产推介项目。
关注“人在武汉”(v5daren),全面了解大武汉摄影/文 张帆我的大舅是武钢人,儿时曾去红钢城游玩,这次故地重游,感触颇多。青山在我的记忆里,总是如此特别。这里的路很规整,走进去便不再有城市的喧嚣,这种感受是瞬间而至的,但也亲切,自然。
红墙红瓦的红房子是青山的文化标志。7月9日,记者从中国一冶获悉,该公司即将打造的现代化住宅项目中冶·书画名苑,将对“红房子”文化进行现代化创新传承。该项目位于“十里钢城”青山和平大道与工业一路交汇处,规划用地面积约13420.73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11332.
一四川彭州龙门山镇有个村,叫九峰村。九峰村有座山,叫九峰山。九峰山海拔约2000米,古树参天,坏境清幽,空气纯真。在九峰山的半山腰上,绿树丛中,掩映着79栋木板小瓦房。远远望去,小瓦房依山而立,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因木板小瓦房均为红色,故当地人称“红房子”。
说起“里弄生产组”,只是一些50后的记忆废墟,残缺的碎片,锋利生硬,特别容易割痛岁月。铜仁路、南阳路上花园洋房多,风格各异,色彩也不一样,上海人习惯叫“绿房子”、“白房子”等, “红房子”的主人叫张兰坪,当年与贝润生、周宗良同为上海颜料行业的巨富大亨,他自己将这座宅邸称作“陔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