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那秋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葡萄,《汉书》作蒲桃,可以造酒,人酺饮之,则陶然而醉,故有是名。其圆者名草龙珠,长者名马乳葡萄,白者名水晶葡萄,黑者名紫葡萄。《汉书》言:‘张骞使西域还,始得此种。’而《神农本草》已有葡萄,则汉前陇西旧有,但未入关耳。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王秉良曹植诗云:“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熠熠生辉、晶莹温润的明珠,是贤才的象征。明珠和贤才,都是灵秀所钟,应该得到珍爱。可是,明珠也会遗落在粪壤之中,黯淡了光华;贤才也会埋没于草莱,与草木同朽。
#头条创作挑战赛#1 《墨葡萄图》艺术家:徐渭题材:墨葡萄风格:水墨画背景:《墨葡萄图》是明代画家徐渭的传世名画之一,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以饱蘸水墨的笔触勾勒出一串倒挂的墨葡萄,果实饱满晶莹,栩栩如生。画面中的叶子、枝干等以大块墨色描绘,整体呈现出疏放自然的风格。
原本在中国语境下根本不应该谈中国画怎么看的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了中国的方式,不需要再谈。但问题恰恰在于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和每个人存在的方式、生活经历和视觉体验都与印象中如何看中国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者:黄意明一般认为,诗歌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但也有人提出,“绘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绘画”。这里,我们尝试从“诗中画”和“画中诗”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国文艺中诗与画的互通关系及表现特点,感悟何为“诗画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