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二战军机系列图集之一,旨在帮助大家了解和识别相关武器知识,主要展示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主要军机型号和相关参数,对其发展史不做过多评述,文中设备音译来源于单词直译,可能和通用名称有所差异。
之前有篇文章讲到朝鲜战争中被俘的日本兵时(参见:朝鲜战争居然还有日军参战?而且经历堪称传奇),有读者问我:网传杀害毛岸英烈士的凶手是“联合国军”的南非飞行员,是不是真的?我当时简单回复了一下,这次来稍微详细地讲一讲。
18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开始,经过一个月的艰苦战斗,志愿军第十五军奉命向金化转移休整,并收到志愿军司令部致电各兵团及各军的通报。然而在转移的过程中,第十五军遭遇美军空袭轰炸,造成十余人重伤,二十余人轻伤,物资车更是直接被炸翻。
这是太平洋战场上规模最大,双方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由于损失过大,美国在战后决定使用原子弹。1945年春,美军拿下硫磺岛后,向日本本土逼近,东京大本营认为能否守住琉球群岛关乎到帝国的生死攸关,便制定了简单又粗暴的“天号作战计划”。
也因为喜欢狂轰滥炸,是典型的“唯火力论”战术,其弹药量消耗极其惊人,一战二战就是这样,然而到了抗美援朝和越南战争,美军这种做法更是登峰造极,抗美援朝三年消耗的弹药量就相当于美军整个二战的消耗量还多,到了越战又比朝战多出许多倍!
还有一个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随着深水炸弹的轰炸,B-59核潜艇周围的海水温度最高达到了60摄氏度,上校瓦伦丁被高温和窒息搞得头昏脑涨,他再也不想忍了,士可杀不可辱,美军这样戏弄他们,真当苏联人不敢反击?
秦基伟在武胜山视察后回到15军驻地,独自在房间内深思三天三夜,提出了一份以积极防御、持久作战为核心的战略方案,强调改造战地攻势,依托坑道构建坚固防线,实施大规模筑成作业,旨在构筑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坚决抵御敌人进攻。
在四次战役我军最艰难的时刻,26军去前线迎战李奇微的“撕裂者行动”,26军不夸张的说是代表一个兵团来作战的,他们这次过了三八线之后,是一路走一路修,在铁原至议政府一带,逢山必做工事,预高地就预备阵地,做了充足的战线准备。
按理来说,古巴这个国家在美国的眼皮子底下高举国家独立的旗帜,坚决守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几十年,古巴各方面实力也完全和美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美国本身会出兵古巴才对,但美国方面时至今日都没有采取措施军事占领古巴,这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