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届 杨立新:法律人格的演变和法律物格 我今天讲的题目应该说是当代民法的人和物,这个问题是我研究民法以来所探讨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大概写了10篇文章,现在把它们压缩起来进行讲解,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科研的线索或者说一个学习的解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条文精释与实案全析(上) 前言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条文精释与实案全析(上) 》(1) 前言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电子商务平台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交平台或内容平台,其所产生的法律关系和责任承担方式各不相同,应当充分顾及市场本身持续发展的趋势以及交易类型的多样性,进而在针对某类平台全面考察其具体交易模式以及涉及的主要法律关系的前提下,对其法律地位及责任范围进行判定,聚焦平台的资质审查核验、数据信息保存、安全保障义务以及平台直接实施的不当行四类难点问题,在立法层面应完善专门性法律制度,在司法层面须强化规则的时效及案例指引,同时在平台治理层面应完善多维立体的治理格局。
8月24日,泉州市委政法委、市中级法院、丰泽区委区政府通过视频会议形式,联合举办《民法典》专题讲座。讲座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立新为大家做讲座,杨教授结合泉州中央法务区建设,从《民法典》的重要意义、编撰过程以及营商环境的调整等,对《民法典》进行系统深入的解读。
陪伴型人形机器人作为智能技术迭代驱动与社会情感需求催生下的产物,因其独特的人形外观、交互模式及关怀功能而被适用于康养、教育、社交等诸多领域。然而,尽管其用户市场已初步成型,但规制市场秩序的底层规范体系仍待架构,其中“法律地位为何”的核心问题也未被法律予以明确回应。
“真理越辩越明。”在法学界,由于不同学者之间观念的差异和法律思维逻辑的多元,分歧和争论是必然存在的,这也就导致在法律问题上存在一些争议极大的模糊地带。正如经典的《洞穴奇案》中为我们展现 “十四个法官,十四种观点”。
来源:【《法律适用》杂志】文章原载于《法律适用》2024年第1期,作者简介及文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等按刊发时的内容转载。*杨立新,广东财经大学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自2020年5月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成了全中国最畅销的法律图书,累计销售2000万余册。《民法典》1260条,10万余字,从个人隐私、婚姻家庭,到财产归属、市场交易,几乎把我们所有的日常行为都规范和保护起来了。
2021年9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摘要:比特币属于一种典型的数字货币,当事人在交易数字货币的过程发生争议,若数字货币真实存在,则数字货币具有财产属性,属于《民法典》所规定的网络虚拟财产,可以作为民法意义上的交易对象,此时因数字货币交易产生的纠纷理应属于民事案件受理范围。